“00后”患者不斷增多 痛風為何“找上”年輕人?
“我經常腳踝痛,有時痛得都走不了路。到醫院一檢查,尿酸居然超標近2倍……”最近,因為長期關節疼痛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患者小林怎麼也沒想到,才上大一的他被醫生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需要住院治療。
近年來,年輕痛風患者逐漸增多。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成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食養指南(2024年版)》指出,痛風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作為大家眼中的“老年病”,痛風緣何不斷“找上”年輕人?
“00后”“10后”痛風患者不斷增多
前不久,15歲的小龍突然踝關節疼痛,到成都市一家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生的病理基礎,由高尿酸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等急性症狀則為痛風。”湖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內一區主任杜亮亮說。
9月19日,在湖南省第三人民醫院,醫生正在給年輕的痛風患者診斷。(受訪者供圖)
多地一線醫生反映,年輕痛風患者在不斷增多。“有的高中體檢,幾百個孩子中,有10多個孩子尿酸高。”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醫生王柳說,“今年6月到7月,因為尿酸高來就診的患者中,14歲到18歲的就有10多個,20多歲的患者幾乎每天都能遇到。”
2022年,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發布的一項針對五萬多名3至19歲兒童青少年開展的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總體患病率高達23.3%,男孩高於女孩﹔在非超重、超重、肥胖和極端肥胖者中患病率分別為18.2%、37.6%、50.6%和64.5%。
《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2023年版)》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增高,並呈年輕化趨勢,已成為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
“很多人認為痛風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忽視了其危害。”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腎病風濕病科副主任王建文告訴記者,痛風患者會出現腳痛、關節紅腫、劇烈疼痛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影響睡眠,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損傷關節,累及腎臟等器官。
多重因素助推痛風成“隱形殺手”
業內人士認為,痛風日益年輕化,有多重原因。
不少年輕人認為痛風是“老年病”,缺乏足夠認知,錯過早期治療的“時間窗口”。一些年輕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長期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常常是體檢時才發現尿酸過高,隨后被確診。
不少年輕人對高尿酸的危害所知甚少,認為這只是“小毛病”。“平時喝了啤酒后,第二天手和腳會痛,但周圍不少人都這樣,就覺得沒啥,忍一忍就過去了。”23歲的成都市民陳先生說。
“患者早期尿酸水平超標時,如果及時就醫得到有效調節,可以避免發展成痛風。”王柳說。
杜亮亮告訴記者,近年來,發生痛風的年輕人增多,其中不少年輕患者體重超標,有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過度攝入高脂肪、高嘌呤食物。
“孩子上高一,平時住校讀書,我們覺得他很辛苦,周末回到家,一家人就變著花樣做吃的,一天三頓大魚大肉,碳酸飲料不離手,晚上還要吃燒烤當宵夜,沒想到讓娃娃‘吃’出了痛風。”來自四川的一名家長懊悔地說。
業內人士認為,針對高尿酸和痛風的社會干預體系仍不甚健全。“例如,缺少針對青少年的大規模、周期性血尿酸檢測﹔在診療上,不少緩解痛風治療的藥品明確標注適用於18歲以上的患者,針對低齡患者的藥物還比較缺乏。”一位臨床醫生坦言。
有專家指出,不少年輕患者患有高尿酸血症合並肥胖、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需要同時進行干預,但當前干預體系仍相對單一,尚未形成合力。
防治關口需前移
業內人士指出,要使年輕人群遠離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需普及相關健康知識,健全社會防控干預體系。
“要通過科普講座等方式,提升年輕人對高尿酸、痛風的認識程度,倡導吃動平衡的生活方式。”杜亮亮說。
多位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建議,在青少年體檢中增加血尿酸檢查,以便早診早治。如果調整生活方式后,尿酸水平仍降不下來,一定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藥物進行干預。
除高尿酸血症外,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其他代謝綜合征的發病年齡也在提前,需警惕“共病”多發的趨勢。
“高血脂、尿酸高等存在相互影響。如肥胖會影響腎臟功能、尿酸代謝,進而導致高尿酸血症。”王建文認為,針對當前年輕人代謝性疾病“共病”多發的問題,可探索開設多學科門診、加快研發適合年輕群體的藥物,建立家—校—醫聯合防治體系,積極進行早期干預。
專家提醒,患高尿酸血症的年輕人需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及結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腎內科主任許輝建議,年輕人要健康飲食,控制攝入的總熱量,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甜食,適當限制攝入高嘌呤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建議每日飲水量不少於2000毫升。
控制體重也是降尿酸的有效手段。王建文建議,年輕人要堅持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四川省營養學會心理營養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江軍還呼吁,面對高尿酸血症或痛風,孩子可能會產生焦慮、自卑等情緒,學校和家長應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鼓勵孩子積極面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