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孩子患上“皮膚飢渴症”,父母經常抱抱才能好?

2024年09月25日13:32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流言:“皮膚飢餓”是一種病,需要治療?

網上有新聞說有孩子因較少被家長觸摸,患上“皮膚飢餓症”(也有說“皮膚飢渴症”),需要父母經常抱抱才能好轉。

流言分析:這種說法很不嚴謹。

一方面,“皮膚飢餓症”並不是一個標准的醫學診斷術語,只是一種現象的描述。把它描述成一種疾病可能增加焦慮。另一方面,孩子確實需要一定的接觸,但並不意味著缺乏接觸就一定會出現這種情況。

近日,一名4歲男孩因“皮膚飢餓症”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了公眾對兒童成長過程中身體接觸重要性的關注與討論。該事件的“結論”暗示,缺乏身體接觸的兒童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引起了家長們的擔憂。

圖片截自微博

圖片截自微博

但值得注意的是,“皮膚飢餓症”(有時候也叫“皮膚飢渴症”)並不是一個標准的醫學診斷術語,而是行為心理學上用來描述情感和身體接觸匱乏的現象,類似於心理學中“空心病”等描述情感空虛的說法。接下來咱們就詳細說說。

“皮膚飢餓症”?真是一種病?

皮膚飢餓症(Skin Hunger),也稱為皮膚飢渴或觸摸匱乏(Touch Starved),並不是指某種具體的疾病,而是形容人們在長期缺乏身體接觸時可能出現的情緒和心理層面的不滿足。

它強調了觸覺作為人類基本需求之一,在情感發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身體接觸(如擁抱、撫摸、牽手等)能夠幫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盡管“皮膚飢餓症”揭示了身體接觸在情感交流中的價值,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缺乏接觸的孩子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家長也不必因此過度焦慮或被這個概念所“洗腦”。相反,我們應該了解兒童撫觸的重要性,並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不要被“概念”嚇住:焦慮無益

隨著“皮膚飢餓”等相關概念的傳播,一些家長可能會產生過多焦慮,認為一旦忽視了孩子的撫觸需求,孩子的情感發育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實際上,個別兒童(包括此次熱搜事件中的孩子)的行為問題通常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家庭氛圍、撫養方式、社會環境、個體心理發展等。

自我安慰行為(如啃指甲)和情緒問題(如易怒、孤獨)等,往往是孩子心理壓力的外在表現。單純的身體接觸不足並不會導致立即顯現的心理問題。因此,家長不必因為過多關注這類現象而給自己增加額外的壓力。

兒童撫觸的確重要

雖然“皮膚飢餓症”並不是醫學診斷,但身體接觸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是經過科學証實的。撫觸對兒童的身心發育至關重要,不僅是簡單的物理接觸,更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它能幫助孩子在早期建立與世界的連接,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和情感穩定性。

撫觸的益處:

1、情感聯結:擁抱、撫摸等身體接觸可以增強孩子與父母或照料者之間的情感聯結,讓他們感受到關愛與溫暖。

2、緩解壓力:身體接觸能夠促進下丘腦釋放相關激素,有助於減輕壓力,改善睡眠,提升幸福感。

3、促進發育:研究表明,撫觸能有效減少疼痛和焦慮,讓兒童更容易形成穩定的情緒,並促進大腦發育和社交能力的提升。早產兒、新生兒撫觸還能夠促進消化系統功能、免疫系統和神經心理的發育,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4、增加安全感:通過親密接觸,孩子能從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為將來的心理韌性和社交能力打下基礎。

科學平衡的應對方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情感需求與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整體發展狀態,而不僅僅是避免皮膚飢餓和增加身體接觸的頻率。

確保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夠的陪伴、溝通和情感支持。這是構建孩子健康心理的關鍵:

1、適當的身體接觸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擁抱、親吻、牽手等方式與孩子進行親密接觸,表達愛意與關心。

2、注重情感交流

除了身體接觸,家長應重視與孩子的語言溝通、眼神交流和情感互動,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情感基礎。

3、合理安排親子時間

即便忙碌,家長應定期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無論是通過游戲還是簡單的陪伴,都可以增強親子關系,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支持。

4、尋求專業指導

如有需要,家長可咨詢兒科醫生、育兒專家或兒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的意見與建議,以科學的方式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皮膚飢餓症”並不是醫學診斷術語,家長們也不必因這些說法過度焦慮。但關注兒童成長中的身體接觸與情感交流確實也很重要,著重關注兒童的全面情感需求。通過科學合理的親子互動和接觸,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與安全感的成長環境,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杭州禾芸嘉醫院芽兒庄診所范運柱 

審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樊春雷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