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濕熱桑拿天 心腦血管病最愛搞事情

2024年08月12日07:4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一場大雨雖然澆低了炎夏的“士氣”,但身處伏天兒的我們仍然面臨“桑拿天”的考驗。特別是心腦血管,在高溫濕熱環境下更是“壓力山大”。一旦我們步入養生誤區,很可能給腦卒中、冠心病以可乘之機。

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聊避開養生“雷區”、安“心”度夏的方法。

高溫悶熱讓心腦血管“壓力山大”

氣溫變化是心腦血管的“勁敵”。研究顯示,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會明顯上升。溫度升高1℃,心腦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的總體風險增加2.1%,其中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特定疾病風險最高。

高溫環境下身體為了散熱,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循環到體表,心臟等器官的供血相對就少了,會給心臟帶來嚴重的負擔。

同時,熱應激還會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從而大幅提高心肌的耗氧量。這種過度的心肌耗氧也可能最終導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心臟功能本身就存在一定損傷,再加上高溫的影響,會使心臟承擔更大的工作量,心肌缺血、心衰等症狀可能加重。

出汗攪亂電解質增加血液黏稠度

夏季高溫環境容易出現大量出汗的情況,這會使機體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特別是鉀、鈣、鎂等。這些電解質的紊亂會直接影響心臟的正常收縮和節奏,引發心律失常等症狀。

此外,出汗增多還可導致失水和脫水,伴隨而來的血漿容量減少、紅細胞和其他血液成分濃度增加,再加上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膽固醇濃度升高,可能導致血栓栓塞,使缺血性卒中和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情緒波動大也是“鬧心”因素

慢病所的專家介紹,炎熱的天氣、悶熱的環境,都容易影響人的情緒狀態,導致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波動會引發交感神經亢奮,使心率、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加重心臟負擔。

此外,夏季白天較長、夜晚較短,天氣炎熱,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造成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平衡,使血管收縮和擴張失去協調引發血壓波動。

避開雷區 安“心”度夏

熱得睡不著也別熬夜玩手機 夏季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特別是年輕人,應避免過度勞累,每天盡量保証7至8小時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睡前避免刺激性飲品和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此外,還要學會調節情緒,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要懂得釋放自己的精神壓力,可以多與家人朋友聊天,參與一些休閑娛樂活動,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平和的心態。

再沒胃口也別吃得太刺激 有些人苦夏,希望用甜味、辣味的美食激發食欲。不過,夏季飲食還是要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多吃蔬菜、水果。提倡“四低一高”:即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多喝水補充水分,夏季每天飲水量一般不少於2000毫升。要注意高溫天氣下,尤其是運動后,最好不要喝冰水,盡量選擇常溫的淡鹽水、白開水。

一動一身汗也不能靠“靜養” 有人認為天氣熱需要“多靜”,其實不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適度的運動非常有益,有助於改善心功能、調節血壓等。可以選擇游泳、慢跑、快走等低負荷的運動項目,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適當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長。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白天氣溫較高,盡量將戶外活動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時間段,避開正午高溫時段,以免給心臟帶來額外負擔。

血壓“正常”藥也不能私自停 夏季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往往不平穩,需要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決定是否需要停藥或者減藥。

患者若擅自停藥、減藥,會導致血壓波動幅度加大,加重血管損傷,增加心、腦、腎等並發症的風險,甚至導致中風和心肌梗死、心絞痛等血管意外事件。本組文/本報記者 李潔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