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海峽兩岸媒體人走進荊楚大地

點贊科技之光 感受發展脈動

王 平 余國燕
2024年07月17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參訪團成員在武漢市中國橋梁博物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攝

“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參訪團成員在武漢市中國橋梁博物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攝

置身於離地十多米的“懸空”車廂內,看九峰山、光谷生態走廊的美麗風景從超大舷窗和透明車底之外飛馳而過,台灣東森電視台記者黃圓媛乘坐武漢“光谷光子號”空軌列車后表示,她早就聽說過這條“流動的風景線”,親身體驗之后更感受到空軌列車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的城市交通新理念。

近日,包括台灣聯合報、TVBS電視台、東森新媒體、東森電視台、香港中評社、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在內的兩岸及香港20家新聞媒體和自媒體人來到湖北武漢、黃石等地,參加第18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探訪高新技術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線,走進街巷裡弄,與在鄂台商、台青深入交流,感受湖北的蓬勃發展動能。

看到科技未來

在有“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媒體參訪團感受到了武漢的科技屬性。他們乘坐的光谷空軌,就配有多項創新科技——國內首條懸挂式單軌系統,列車懸挂在軌道下方﹔車輛除了採用先進的永磁牽引技術,還有一系列車體輕量化技術、能量回收技術、空氣彈簧減震技術……

在華工科技,工作人員向媒體人介紹,公司自主研制的IC載板激光刻蝕裝備,1秒鐘可以檢測近萬顆芯片並進行激光刻蝕﹔如今,該公司已誕生60多項“全球領先”“中國第一”。

走進東風集團嵐圖數字工廠,焊裝車間裡400余台機器人的長臂此起彼落,最快3秒鐘,一個車身部件就沖壓成形。台灣TVBS電視台記者陳旭毅試駕一款7座新能源車,體驗了語音操控、自動泊車等功能。他說:“這是我第一次開電動車,很順、絲滑,我一直想換一輛七座車,嵐圖來台灣我一定買。”

媒體參訪團還陸續走進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光谷生物城等。台灣工商時報的賴瑩綺是一名產經記者,她說:“參觀中國光谷、中國車谷,感受到武漢乃至湖北的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不斷向新興產業更高端升級。”

“在中國光谷看到了科技的未來。”台灣自媒體人王裕慶說。

穿越千年文化

科技的湖北令人驚艷,文化的湖北則可以潤澤心靈。

在湖北地理標志運營中心,媒體參訪團一一了解湖北各地的地理名品,品嘗了孝感米酒、恩施玉露等“湖北味道”。湖北地理標志運營中心主任陳彥介紹,該中心已打造了全國首個地標產業數字IP“楚十七”,開創首個“楚說地標”數字科普欄目和沉浸式數字地標展館,推進知識產權的價值轉化和品牌塑造,提升湖北地標品牌的世界影響力,讓世界更愛湖北。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前日欲低,漢陽城樹亂烏啼。”“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媒體參訪團夜登黃鶴樓時,這些千古名句便在不經意間脫口而出。有參訪團成員感慨,曾經隻在課本裡看到的祖國名樓,此刻終於親臨。

當晚,千年名樓遇上“光影+演藝”,搭配動畫光影特效以及燈光渲染,呈現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場景,以大禹治水為開端,承接仙子起舞、岳飛點兵等真人演藝,一個夜晚穿越黃鶴樓千年文化,見証荊楚大地歷史滄桑。

媒體參訪團還陸續參觀了大冶銅綠山古礦遺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辛亥革命博物館等。台灣聯合報記者陳政錄說:“荊楚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論是在古代、近現代還是當代,都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發現圓夢舞台

以80后、90后為主的媒體參訪團一行,與在鄂台灣青年交流,成為此行一大亮點。

台青們分享了自己在湖北創業、成長的故事。出生在台中的80后許凱翔,原本在加拿大留學並工作,2018年來到黃石繼承父親經營的精密制造公司。公司投產3年多來,年營收從800余萬元增加到去年的2400余萬元。

台青吳宣妙目前在黃石市陽新縣仙島湖開辦民宿。她說,民宿還處於初創期,當地政府和台辦不僅發放了創業補貼,還積極引薦客源,為她提供了很大幫助。

台青吳志榮在武漢的公司快速發展,已完成A輪融資,去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為什麼選擇武漢?吳志榮說,武漢是大陸的地理位置中心、九省通衢,到哪裡都很方便。許凱翔則認為,當前湖北正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新一輪發展中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湖北理工學院擔任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的台灣籍博士教師王建邦說:“台灣年輕人隻知道台灣牛肉面好吃,但來到大陸,你會發現這裡的牛肉面不僅好吃,還能追本溯源,發現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湖北有名的襄陽牛肉面,黃石本地也有特色飲食文化。”他說,台灣年輕人要開闊眼界,那些在書本中出現的歷史故事、山川大河,來大陸都能找到、看到、體會到。

“他們都在湖北找到了追夢、圓夢的舞台。”台灣東森新媒體記者任以芳說,大陸發展很快,到處機會多多,希望更多的台灣青年到湖北走走看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吳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