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重大工程“千裡眼”
2024年07月10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光陰似箭。港珠澳大橋鏖戰6年,轉投深中通道建設6年,我這名沉管隧道測量工程師已在伶仃洋上奮斗十二載。
測量是工程的眼睛。還記得,港珠澳大橋建設時期,面對國外技術封鎖,我和測量團隊扎根茫茫外海,不斷優化測控系統,最終自主研發出“外海超長沉管隧道安裝免精調定位控制技術”,支撐了幾十節沉管高精度對接。
成績背后,有喜悅又有艱辛。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安裝關鍵期,曾多次因GPS信號受限被迫暫停作業。在水下,8萬噸沉管丟失定位信號,風險不堪設想。一邊捕捉信號,一邊穩住沉管,最終順利完成安裝工作。
充分借鑒港珠澳大橋的經驗,深中通道開工之初,團隊便提出引進北斗定位系統。夜以繼日、由陸及海,兩個月試驗准備、上百次優化迭代,我們在全球首次將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引入自主研發的測量系統,相當於有了一雙“千裡眼”,能實時計算海底沉管三維動態,指導沉管高精度對接,由此創下連續7節沉管毫米級精度對接的世界紀錄。
這10多年,上萬名建設者攻堅克難,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兩項重大工程從無到有、讓天塹變通途,也鍛造出一支高質量、高精度、高工效的一流建設隊伍和一系列新技術、新工法、新設備,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積累下又一筆寶貴的財富。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以深中通道通車為新起點,我將重整行裝再出發,跟同事們一道,把先進工藝、核心技術和高端裝備等“中國智慧”融入一個個工程,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
(作者為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測管中心主任,本報記者韓鑫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0日 18 版)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