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專家:小分子藥物助力炎症性腸炎患者治療達標

陳靜
2024年05月20日07:4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國炎症性腸病(IBD)患者人數不斷增加,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其診療過程如同一場馬拉鬆,一旦確診患者將面臨終身治療。

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委員和胃腸動力協作組副組長王化虹19日對記者指出:“目前,中國炎症性腸病患者以青壯年居多,發病高峰年齡為15歲—35歲。在炎症性腸病活動期,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腸梗阻、腸穿孔。隨著臨床創新藥物的不斷出現,經過規范治療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緩解臨床症狀,回歸正常生活。”

“炎症性腸病的治療不斷豐富,從生物制劑時代進入了小分子藥物的時代。”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孫菁教授表示,“以烏帕替尼為代表的小分子藥物便捷性高,非常有利於年輕患者的日常管理,促進患者內鏡黏膜愈合。”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隨著炎症性腸病治療目標的不斷升級,內鏡下黏膜愈合已是炎症性腸病診療達標的重要標志。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文科教授強調內鏡檢查對規范化診療的重要性。陳文科教授指出:“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有助於醫生根據患者的內鏡黏膜愈合程度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在誘導期,建議每3-6個月需要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在維持期,6-12個月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據了解,炎症性腸病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分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具有不可治愈、終身復發性、可致殘性等特點。一旦確診患者需要接受終身治療,影響其學習、工作和社交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