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新研究展示種系靶向HIV疫苗前景

張夢然
2024年05月17日07:4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據最新發表在《科學》《科學·轉化醫學》和《科學·免疫學》上的四篇研究論文顯示,科學家們在設計艾滋病病毒(HIV)疫苗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些研究為成功開發可引發廣泛中和抗體的疫苗指明了方向。

在《科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 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團隊測試了一種基於N332-GT5三聚體(HIV病毒包膜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新型種系靶向策略的保護作用。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成功引發並增強了B細胞的數量,這些B細胞在一組8隻恆河猴中分泌了BG18(一種抗HIV病毒的廣泛中和抗體)的前體。

發表在《科學》雜志的另一項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拉貢研究所、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團隊採用了不同的遞送方法,証明他們可通過mRNA用N332-GT5啟動B細胞,並通過脂質納米顆粒遞送。該策略還可減少不良的脫靶結合。

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的論文中,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的納米顆粒免疫原,以增強針對生殖系的HIV疫苗。他們首先用eOD-Gt8 60mer免疫原作為“啟動劑”,該免疫在Ⅰ期試驗中被發現可誘導抗HIV的前體——VRC01類廣泛中和抗體。啟動后,研究人員再用Core-G28v2 60mer免疫原給小鼠接種疫苗,作為“加強劑”。他們發現,這種初免—加強方法成功引發抗體,在培養物內中和了HIV樣假病毒。

發表在《科學·免疫學》的研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拉貢研究所、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封裝在脂質納米顆粒中的mRNA,遞送eOD-Gt8 60mer作為初始啟動免疫原。研究人員將幾種不同的人源化B細胞系轉移到小鼠體內,以模擬免疫過程中發生的B細胞之間的競爭。這種策略誘導B細胞多樣化,並獲得分泌VRC01類抗體所需的突變和特征。

這些研究均展示了種系靶向HIV疫苗的合理設計進展,所得到的結果還可以誘導針對其他人類病原體的廣泛中和抗體。

人類發現艾滋病病毒已過去四十余年,科學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來開發候選疫苗。但迄今仍然缺乏一種有效的、經批准的疫苗,以誘導廣泛的抗體能中和艾滋病毒株。目前備受矚目的解決方案,是使用一系列免疫系統靶向的蛋白質來引導和“啟動”年輕的B細胞,誘導細胞產生針對艾滋病病毒的廣泛中和抗體。本文中這些新的科研成果,展示了種系靶向方法的應用前景。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