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症患者出現這種情況,要盡快手術
大部分的腰突症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出現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足部的放射疼痛,通過規范的保守治療,症狀會有明顯緩解。然而,當腰突症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時,就不宜再繼續保守治療,應盡快進行手術。
足下垂
有些腰突症患者就診是因為下肢無力,走路使不上勁。其實,出現這種症狀是因為突出的椎間盤多位於腰4~5節段,且刺激到了腰4和腰5神經根。若發病初期未引起重視,任其發展,則會逐漸出現了足下垂。
我們可以嘗試把手放在自己的小腿前側,做一下“腳背往上翹”動作,這時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小腿前側肌肉的緊繃收縮。這部分肌肉包括了脛前肌、腓骨長短肌、趾長伸肌及拇長伸肌,均由腰4和腰5脊神經所控制。當這些肌肉出現萎縮和肌力減退,我們行走跨步時就會感到“腳背下垂”“翹不起來”“使不上勁”等感覺。當腰突症患者出現腳大姆趾和腳踝下垂,無法往上翹,這已是神經根受壓嚴重的征象,我們需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患者出現“腳背翹不起來”“走路使不上勁”的感覺時,醫生一般會讓其取仰臥位,膝關節保持屈曲。然后比較患者雙足和雙側拇趾是否存在一側可以翹起而另一側不能的情況。如果出現一側不能翹起,或者能翹起但不能抵抗阻力,那就要考慮神經根受損了。
那麼,有無可以自行在家自行判斷是否出現足下垂的方法呢?除了上述自己用手感受肌肉有無收縮之外,也可以嘗試“腳后跟走路”的方法。正常表現是可以不太費勁的地用雙足跟行走一段距離,而出現足下垂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則不能輕鬆做到。
當存在上述症狀,且影像學也能看到腰椎間盤突出時,應盡早手術,以防神經被“壓壞”,導致術后肌力恢復困難。
會陰麻木和大小便障礙
我們可以把脊髓等中樞神經理解成為“電閘”,“電閘”發出的神經即為“電路”,不同的“電路”控制著不同的“燈泡”,也就是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組織。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多發生於患者腰4~5和腰5骶1兩個節段,突出多刺激到腰4、腰5和骶1神經根,“電路”受到壓迫及刺激后“導電”會能力下降,從而引起相應支配區的疼痛、麻木、無力、肌力減退、反射消失等體征。不同節段和位置的腰椎間盤突出,會壓迫、刺激到不同的神經根,於是也就產生了下肢不同區域的疼痛和皮膚麻木。
如果突出的椎間盤位於椎管的中央,突出物又比較巨大,那麼壓迫和刺激的就不是所謂的“電路”了,會直接壓迫到“電閘”的馬尾神經,而這部分馬尾神經,負責直腸、膀胱、生殖器和會陰部的控制和感覺。這些“電閘”受壓,即會引起馬尾神經綜合征,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排尿排便無力等症狀,女性可有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萎。
腰突症影響馬尾神經一般見於以下情況:一部分是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當突出的椎間盤從后正中突向椎管時,會直接壓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馬尾神經,並且可使腦脊液循環受阻,出現神經水腫、充血,進一步加重對馬尾神經的卡壓。但由於后縱韌帶很堅強,所以很少有真正從后正中方向突出的情況,多數是偏一側突出,產生一側的根性下肢痛和會陰區感覺減弱﹔若突出進一步移向正中,則會間接壓迫馬尾神經,並引起雙側下肢的症狀。這類馬尾綜合征臨床雖然少見,但是如若不及時治療,將導致嚴重的神經損傷,要盡快進行手術治療。
本文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董健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