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偏癱后如何正確選擇手杖?專家給你支幾招

上海市瑞金康復醫院肖梓豪
2022年07月20日14:49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許多偏癱患者發病后,行走和起身都離不開手杖的幫助。但時常有患者抱怨:“我用了手杖怎麼反而不穩了?”或者“我拄著手杖怎麼還是上不了樓梯?”這些問題可能和患者沒有選對和用對手杖有關。現在,就讓專業的治療師來教您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手杖吧!

手杖的一些小知識

1、什麼是手杖?

手杖是移動類輔助器具的一種,和肘杖、腋杖及助行器等,均屬於步行輔助器具。手杖通常由金屬或堅硬的木材制成,配有一個手柄,是一種單側手扶持幫助行走的工具。

2、手杖有什麼作用?

手杖主要有兩大作用:一為減輕下肢負重,二為在保持平衡的情況下促進患者移動。在這兩大作用的基礎上,使用手杖步行又延伸出許多優勢:①由於患側下肢的負重減弱,疼痛得以緩解,關節活動也更加穩定,原本扭曲的步態也因此部分恢復﹔②因為患者在移動時能通過手杖保持平衡,故安全性大大提升,患者也能借助手杖去更多原先無法到達的地方或場所、開展更多的日常活動、與更多的人和事物展開互動等。

3、什麼樣的患者適合使用手杖?

手杖適用於單側下肢運動障礙,而至少一側上肢能力強且手握力好的患者,如偏癱患者、高齡者等。

手杖分類

1、標准手杖

標准手杖常由一根完整的木棍或金屬制成,配有一個弧形或“T”字形的手柄,在底部為了穩定和防滑會配有一個橡膠底足。

標准手杖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便宜,使用起來也比較簡單,單足設計也使其不會佔用太多的空間﹔當患者不需要使用時,可以借助手柄將其挂靠在桌沿或椅背上。但標准手杖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①無法調整高度導致其無法適應不同身高的患者,即使是同一位患者,鞋底厚度也會影響其使用效果﹔②由於使用時標准手杖的支撐點會前置,致使患者的重心在手杖每次接觸地面時,都會出現一次大范圍的向前移動,故標准手杖也是非常不穩定的手杖之一。

結合以上優劣勢,標准手杖適合成年且平衡能力相對較好的偏癱患者專人專用。

2、可調節手杖

可調節手杖的杖身部分由中空的金屬管嵌套制成,其他附件與標准手杖基本一致。

可調節手杖的一大優勢是可以快速調節高度,操作也比較簡單﹔且由於可以縮短長度,其收納方式也比標准手杖更加靈活,可以在更小的空間儲存﹔中空的杖身使其普遍比標准手杖輕便很多。但功能的增加,帶來的是價格的提升(一般情況下,功能越多的輔助器具價格越昂貴),且標准手杖因為支撐點前置而造成的不穩定性,也並沒有在可調節手杖上得以改善。

結合以上優劣勢,可調節手杖也更適合平衡能力相對較好的偏癱患者使用,但由於其可調節高度的特點,可供多人共用,也可以適應患者不同鞋底厚度的鞋子。

3、可調節偏置手杖

可調節偏置手杖又稱“天鵝頸”手杖,名稱來源於其彎曲上半部分的杖身,材質和附件與可調節手杖基本一致。

天鵝頸手杖擁有可調節手杖的所有優點,還改正了前兩種手杖共有的缺點——穩定性問題。由於上半部分杖身的偏置,使其在被患者使用時,支撐點始終處於患者手掌的正下方。患者步行時的重心不必每次都大范圍向前移動,故穩定性要比前兩種手杖高得多。此外,單足的設計也使患者的步行節奏,有了較大的調整自由度。雖然功能的強化帶來了價格的提升,但瑕不掩瑜。

天鵝頸手杖應當是偏癱患者恢復后期,尤其是平衡功能明顯改善后外出長途步行的較優選擇。

4、四足手杖

四足手杖與前幾種手杖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有一個四足底座,底座大小有不同尺寸。這個四足底座不僅給手杖本身帶來了良好的穩定性,也讓使用者時刻把手杖的支撐中心控制在手掌正下方,安全系數大大提升。市面上一般的四足手杖都能快速調節高度,能適應不同身高患者的需求。但底座的設計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亡戟得矛之選”。重量的提升、步行速度的減慢都是四足手杖的缺點,尺寸過大的底座還會給爬樓梯帶來困難。因此,偏癱患者一定要結合自身的體能狀況和步行模式,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選用此類手杖。治療師通常會在偏癱患者恢復早期、平衡功能較差時推薦使用四足手杖。

如何調節手杖高度

在調節手杖的高度前,使用者要先手握手杖手柄,將手杖置於同側足尖的斜前方,使手杖底部(四足手杖的底座中心)位於距足趾外側15∼20厘米處﹔然后調節手杖高度,調節時需要觀察使用者的肘關節屈曲角度,當達到20°∼30°時即調節完畢。此時使用者拄杖的上臂可以通過手杖舒適安全地支撐大部分體重,以便完成步行動作。

【參考文獻】

[1] 汪家琮. 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11.

[2] Susan BO, Thomas JS, George D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6th ed. Philadelphia: F.A. Davis Company, 2014. 

本文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大眾醫學》雜志執行主編賈永興進行科學性把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