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正高發!四招教你有效預防

馬樂、楊海峰

2020年05月20日10:0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但是,有一類傳染性極強的疾病正在威脅孩子們的身體健康,需要引起廣大家長的注意,它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也是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的傳染病,嚴重威脅兒童身體健康。自2008年衛生部將其納人丙類傳染病管理,其發病率在我國丙類法定傳染病中佔據首位,年均發病人數超過200萬,其死亡率也數居我國丙類法定傳染病首位。

手足口病是普遍易感的嗎?

手足口病是由人腸道病毒引起,已發現有20余種腸道病毒可導致該病。我國手足口病病原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V-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最常見,且EV-A71所致多為重症或死亡病例,CV-A6、CV-A10近年在部分地區也有增長趨勢。

手足口病流行與氣溫等氣候條件有較大關系,因為腸道病毒喜歡濕熱環境,故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北方地區夏秋季高發,南方地區春夏出現主高峰,秋冬季節出現次高峰,人群普遍易感,6月齡到5歲內兒童是高發人群,重症死亡多發生於3歲以下兒童。

感染腸道病毒后是否發病,取決於人體的抵抗力。由於成人免疫系統功能比較完善,感染后一般不發病,即隱性感染,而5歲以下孩子免疫力較弱,易感染發病。

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的?

手足口病一般通過以下三條傳播途徑進行傳播:

(1)糞口傳播。病毒在感染者的糞便中存活時間較長,可直接或間接污染水、食物等,通過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造成感染。

(2)接觸傳播。通過接觸被患者糞便、疱疹液、唾液、鼻涕等污染的物品(玩具、毛巾、衣服等)而發生感染。

(3)呼吸道傳播。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將病毒散播到空氣中,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兒和隱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且隱性感染率較高。手足口病腸道病毒侵人人體后復制進入血液,可進一步播散到多個組織和器官,從而導致相應的臨床表現。

得了手足口病,會有哪些症狀?

手足口病以口腔黏膜疱疹或潰瘍,手、足等部位出疹為特征,潛伏期一般為2∼10天,平均為3∼5天,大多數患者1周內可痊愈。

手足口病分為普通型和重型。普通型手足口病較常見,臨床表現以發熱,手、足、口、臀、腿等部位出現紅色皮疹為主,可伴有厭食、疲倦、咳嗽、流涕等症狀,疱疹內液體較少,且不疼不痒,皮疹消退后不結痴、不留疤。有的人僅出現皮疹或疱疹性咽峽炎,或是皮疹不典型甚至無皮疹。

普通型絕大多數會痊愈,少數會在病程5天內發展成手足口病重型或危重型,常累及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症狀,如精神萎靡、嗜睡、頭痛、驚厥、抽搐、意識障礙、口唇暗紫、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面色蒼白、出冷汗等,嚴重者導致腦干腦炎(最為凶險)、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循環衰竭等並發症。

危重型病情凶險,進展迅速,若不及時診斷和救治則病死率超過80%。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預后良好,無后遺症,個別重症病例恢復后會有一定殘疾,比如肢體麻痺、肌肉收縮無力等。因此,及時識別和治療重症病例,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防控難度比較大,這是因為它是多病原、多傳播途徑的疾病,而引起手足口病的20多種病毒之間沒有互相交叉免疫,同一種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痊愈后也不能獲得終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的預防需從它造成流行的3個基本環節人手,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1)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及時治療。手足口病普通型在家遵醫囑對症治療即可,但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及時治療,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腸道病毒的傳播機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救治不及時導致普通型發展成重症危重型,導致預后不良,產生嚴重后遺症,甚至死亡。患兒應在家隔離或住院隔離,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場所,避免傳染給他人或者造成交叉感染。成人也要有隔離意識,成人接觸病毒后雖大多不會發病,但可能成為隱性感染者,將病毒傳染給孩子或帶到環境中。

(2)及時消毒,避免接觸。要勤開窗、多通風,保証室內空氣流通,如有條件可用紫外線給室內消毒,腸道病毒對紫外線是很敏感的。盡管手足口病常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但它對皮膚刺激比較大,所以家庭中要少用。定期對兒童常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如門把手、課桌椅子、游樂設施、餐具、毛巾等,多在戶外晾晒衣物被褥。患兒的糞便、痰液攜帶病毒較多,傳染性強,應做好防護消毒。此外,要做到勤洗手、洗淨手,尤其是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物品或者接觸他人時。要注意的一點是,常用的75%的醫用酒精對殺滅腸道病毒沒有作用。

(3)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我們的手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特別廣泛,易攜帶各種細菌病毒,所以勤洗手、洗淨手可預防多種疾病,減少傳染機會,普通洗手液雖不能殺死病毒,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病毒的附著。不與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個人用品。吃熟食、喝開水,避免病毒通過食物和水傳播。咳嗽、打噴嚏時掩住口鼻,不隨地吐痰,避免飛沫傳播。

(4)接種EV-A71疫苗。EV-A7I型滅活疫苗是由我國首創、全球唯一上市的預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針對EV-A7I型。鑒於EV-A7I所致手足口病的特點,6-12月齡的兒童優先接種疫苗,早期預防,保護率在90%以上,但已感染過EV-A71的兒童會獲得免疫力,沒有必要接種。基礎免疫一般是2次,間隔1個月。接種疫苗可能出現輕度發熱、局部紅腫、疼痛,3天內可自行緩解。關於腸道病毒的其他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制中。

手足口病目前雖沒有疫苗,但它可防可治,重在預防,隻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多通風、晒被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發生與流行。

資料來源: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學衛生發展與改革中心主任王明旭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梅藝璇、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