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新三年規劃 “種”在“心”裡

2020年05月19日17:12  來源:科技日報
 

“我有一個目標,現在還沒實現。我希望通過3年時間,早稻畝產突破700公斤,晚稻畝產突破800公斤,中稻畝產向1200公斤進軍,雙季稻畝產向1500公斤沖刺。這個目標達到后,湖南省四分之一的稻田種上超級稻,就可產出全省糧食年總產量的一半。”18日,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舉行的“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上,“90后”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首次講述了自己的“新三年規劃”。

在揭牌儀式上發布自己的新規劃,袁隆平有著深深的小心思。因為他的目標必須依托好種子來實現。而這樣的好種子,就“種”在這家創新中心裡。

“一桌子”院士挂帥 種業創新中心應運而生

湖南“定居”著6位“種子”院士:袁隆平、官春雲、印遇龍、鄒學校、劉少軍和劉仲華。他們的研究涉及水稻、油菜、豬、辣椒、魚和茶6大農業種類。湖南人民笑言,有了他們,“一桌子”的事都搞定了。

湖南省有關部門為種業人才准備好了做“一桌飯菜”的“鍋碗瓢盆”和原材料。種業創新中心由此應運而生。

“我們高度重視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湖南省科技廳廳長童旭東對科技日報記者說。這一建設列入了湖南省與科技部會商議題,被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這是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核心舉措,也是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標志性工程。

去年1月,湖南省政府與中信集團簽署共建種業中心戰略合作協議,擬圍繞種業創新重大問題,聚焦現有成果轉化、核心技術攻關及重大基礎研究,最終提高種業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此后,湖南投資2億元建設了種業中心實體化運作平台,並啟動探索股權激勵等體制機制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中心、專業研究中心的建設。

種業中心藏著三顆“大野心”

童旭東介紹,中心擬設置運營管理、技術研發和成果孵化三大核心功能板塊。其中,專業研究中心承擔種業中心技術創新的功能,將結合湖南省農業特色優勢,聚焦水稻、油菜、蔬菜、畜禽、水產、茶樹、林果花草、中藥材領域。

首期建設擬啟動分子育種技術和生物育種智能大數據這2個共性技術研究中心,和水稻等8個領域育種攻關的專業研究中心,即所謂“2+8”建設。二期則計劃啟動生物安全檢測、基因工程等關鍵共性技術及其他物種領域關鍵技術研究。“首席科學家領銜,相關高校、院所、企業的優勢科研力量共同參與,建立集成化、專業化、流程化的現代種業創新體系。”童旭東補充說。

成果孵化轉移中心則將通過設置基金、合作開發、知識產權運營等方式,服務成果的轉化、孵化和產業化。

“種業中心的近、中、遠期科技研究計劃,堅持短期效益和長期目標有機結合。比如,加速成果熟化,選擇部分創新成果多、短期能突破的方向,促進重大科研成果熟化和轉化應用。同時,布局重大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總之,既要服務國家戰略、提升核心創新能力,又要能運用市場手段,產生經濟效益,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童旭東說。

科技日報記者還獲悉,種業中心有三顆“大野心”,即著力建成我國種業關鍵共性技術中心、國家種業安全戰略發展中心和國際種業技術交流合作中心。未來5年內,他們力爭創制出100個以上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種,實現種業產值超過500億元,並孵化一批核心企業,實現在科創板上市。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