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協打算怎麼干?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20年05月13日15:53  
 

4月30日,中國科協召開了九屆七次全委會議。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央書記處關於中國科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統總結去年工作,全面部署今年重點任務。會上,張彥敏等多位委員圍繞科協組織和科技人員如何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主題建言獻策。

發揮專業優勢助力復工復產

疫情發生以來,科協組織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准施策”的總要求,團結動員科技工作者積極行動、全力奮戰,努力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迅速啟動了全國科普應急響應與聯動機制,先后發出4次倡議,全面動員、全面部署。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制造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並產生深刻影響,中國制造業面臨防控疫情復工達產、轉型升級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組這三重壓力。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積極響應科協倡議,迅速做出部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張彥敏提到。

機械工程學會在第一時間組織開展了《裝備制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疫情之下,供應鏈如何破局》等4項課題研究。向中國科協報送了《新冠疫情對中國制造業帶來的影響分析與建議》和《關於我國應急供應鏈管理的對策與建議》,建議經《科技工作者建議》抗疫專欄報送了中辦、國辦。召開重點企業復工復產交流會,向工信部報送3份關於企業復工復產建議。向社會免費開放機械工程師在線學習平台,推出線上課程。

像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一樣,在中國科協的動員下,各級科協組織廣泛動員科技工作者參與防疫科研攻關、決策咨詢和科技志願服務。全國學會發揮專業優勢,助力有序復工復產,各地科協推動服務資源下沉,基層“三長”、科技志願者和科普信息員隊伍成為抗疫生力軍。如此大規模的系統聯動,也反過來增強了科協組織的凝聚力。

此外,中國科協還啟動了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不過,面對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一些細節工作仍待加強。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建議,一方面,要更好的發揮全國科協系統的平台、科技人才資源作用。例如搭建線上線下創新型平台。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中的特點難點,中國科協應該發揮自身突出優勢和資源,聚焦企業的需求導向,開展多層次、有實效的技術交流等。

另一方面,更大力度支持雙創載體建設,加強資源對接效率。例如,繼續加大對各地雙創載體建設的支持,充分發揮創業拉動就業的示范效應。鼓勵眾創空間等載體搭建在線平台並與科協資源庫對接,強化資源共享,為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全周期服務等。

產學研不再“斷鏈”

珠海是我國最早開放的特區之一,在目前大灣區發展中珠海的定位之一是新興產業創新的策源地,面臨著發展的大好機遇。“針對珠海的需求,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在珠海引進召開了第4屆中國復合材料國際科技大會,舉辦了復合材料技術成果展。2020年,學會與廣東省科協將合作建立公益性的廣東省新材料研究院,將產學研融合做的更扎實。”中國工程院院士、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長陳祥寶說到。

類似復合材料學會推動的產學研融合工作,近年來,中國科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依托“百千萬”服務區域發展行動等平台,開拓全國學會服務下沉、地方科協協同承接新渠道。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作為制造業領域科技社團,近年來積極服務地方、服務企業,通過建設聯合體、聯盟、共同體等促進產業發展。”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張彥敏介紹,學會牽頭建立的中國科協基礎零部件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還在溫州、德陽等地建立了四個學會企業聯合體。與蘇州、佛山等12個城市開展技術對接合作,組織院士專家近百人,深入企業服務30余次。蘇州專家服務站實施的“機器人焊接工作站”項目,使常熟飛奧壓力容器公司法蘭盤產品質量合格率從85%提高到98%,並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全國已有50家學會與地方政府、地方科協共建產學聯合組織和產業前沿科技智庫。面向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浙江開展“千名專家進萬企”專項行動,累計建立各類學會服務站381個、企業聯系點2580個,創新助力學會企業聯合體6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1家,每年都有2000余名高級專家活躍在助力工程一線。遼寧實施“全國學會入遼計劃”,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54個,組織動員科技工作者服務民營企業1.2萬人次。中國化工學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煤炭學會等與多個地方科協合作建設實體化轉化應用基地。中國稀土學會與江西省科協、江西省贛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設稀土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在促進區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方面,中國科協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創新發展,與北京、天津、重慶、江蘇、浙江、上海共建國際合作平台,推動人工智能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數字經濟增長極,助力北京、上海建設科創中心。河北建設京津冀科協科技成果轉化平台,開展首都科技工作者助力河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廣東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智能制造等學會聯合體、高校科協聯盟、鄉村振興戰略聯盟等賦能創新協同組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圍繞航空發動機“卡脖子”問題,發布中國航發基礎研究合作需求,搭建產學融合交流平台。

科技經濟融合工作穩步推進

4月8日,中國科協辦公廳印發了《中國科協2020年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方案》,要求以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為目標,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方案》明確工作了目標:打造“科創中國”服務品牌,開通科技經濟融通平台,組織百個“科技服務團”“科技服務隊”,與地方共建百座技術創新樞紐城市,組織千家學會深入萬家企業開展科技志願服務,舉辦千場人才技術培訓,組織百場國際技術貿易活動和百場科技決策咨詢活動,把創新要素引向國內、引向基層、引向企業,幫助地方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技術創新力,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方案》得到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擁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何滿潮表示,中國科協組織全國各學會實施的2020年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能夠將科技人才智力服務於企業復工達產、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壯大發展新動能。“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對此表示完全擁護,並認真貫徹落實。”

在中國科協試點推進服務科技經濟融合行動時,恰逢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要求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省科協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推進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對於當前高質量復工復產的重要意義,將融合行動作為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重要舉措,為浙江當好“重要窗口”展現科協擔當。

“我們第一時間選取寧波、溫州、嘉興、德清、余杭五大試點,全省召開大會動員部署,著手搭建‘科創中國’的浙江試點體系。”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鄭金平說道。

行動正在穩步推進,浙江省科協將整合資源作為試點的核心工作,利用之江實驗室、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阿裡巴巴達摩院、西湖大學等重要創新資源,依托學會組建10個省級服務團,有效匯集人才資源﹔統籌推進企業、園區、高校等經濟一線科協組織建設,實現組織有機賦能﹔配套完善專家庫、需求庫和成果庫,探索市場化服務模式和資源配置機制,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產業流動。

“探索‘科創中國’的浙江試點體系,我們認為構建機制管長遠。”鄭金平提到,浙江省科協努力建立協調機制,充分激發各地黨委政府和經濟部門的動力,省科協已與經信、科技部門實現百城百園項目共通﹔構建支持機制,加強與金融、創投等機構的聯系合作,溫州已率先推出20億基金支持融合行動,嘉興探索建立“成果評估+投資基金”的企業創新融資模式,打造一體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完善協同機制,將融合行動要素資源與省政府“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有機結合,支持嘉興“政產學研金介用”七位一體做法。

下一步,浙江省科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精神和行動試點要求,積極打造“科創中國”“科創浙江”新標杆,為全國實施當先鋒、作示范。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