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科創中國”“科普中國”比翼齊飛新格局 中國科協全面助力高質量發展

——訪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劉興平

2020年05月13日15:47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訊 (記者蘇蘭)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協舉辦的2020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活動主題為“科技為民、奮斗有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活動形式從以往以“線下”活動為主調整為“線上”活動為主。 據悉,此次活動亮點紛呈,重點突出。尤其是在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科創中國”品牌將正式亮相,屆時“科創中國”服務平台將上線啟動。由此,“科創中國”與大家廣為熟知的“科普中國”形成比翼齊飛新格局,全面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打造好“科創中國”這張中國科協的新名片?“科創中國”品牌將如何圍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帶著一系列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劉興平先生。

用心用情用力謀劃 因時因勢因能打造“科創中國”品牌

記者: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形勢出現嚴峻復雜的局面,在此時刻,中國科協打造“科創中國”品牌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劉興平: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大決策部署,中國科協決定打造全新“科創中國”工作品牌,並召開全球科技發展與治理系列國際交流研討會,凝聚世界科技創新力量,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深度參與國際科技治理。

中國科協打造“科創中國”品牌主要出於四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充分彰顯科技“化危為機”的價值。 當前,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必須強化創新理念,抓住數字經濟融入實體經濟新契機,發揮科技創新的催化效應,以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有效化危為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充沛、更加持久的新動能。

其次是有效凝聚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力量。在我國遭遇疫情和產業轉型升級雙重挑戰的艱難時刻,面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中國科協作為“科技工作者之家”,要積極搭建服務平台,引領科技工作者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第一線,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科技惠民利民中實現創新使命和創造價值。

再其次是主動發揮中國科協的組織人才優勢。中國科協具有科學家品牌、多學科綜合交叉、地方無縫連接、國際組織聯系等組織人才優勢,能夠通過人才跨界聚集和系統聯動,有效彌合科技與經濟融合的斷線斷點,將科技資源引向發展最關鍵、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在優化創新要素配置、營造良性創新生態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是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的空間和渠道。科技創新是破解各國共同關注的重要全球性問題的必由之路,開放合作是全球科技界應對人類面臨重大挑戰的共識。在全球化危機嚴峻的情況下,以科技作為國際交流合作的“先行官”,由科技共同體交流開啟“破冰之旅”,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科技融入世界創新網絡,在全球產業體系重構過程中爭取更大作為。

由此,中國科協用心用情用力謀劃,將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科協組織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因時因勢因能打造“科創中國”新品牌,充分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手段,搭建志願服務、產學融合、技術交易服務平台,以跨界融合的組織力推動人才、技術等要素聚合,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轉化、市場服務、國際合作,到人才培養、政策制度等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促進數字化轉型支撐經濟新增長,把科技人才集聚的勢能轉化為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動能,形成“科創中國”與“科普中國”比翼齊飛的工作格局。吹響科協組織進軍經濟社會主戰場的沖鋒號和集結號。

集中體現優勢:組織賦能、示范帶動 探索創新治理機制

記者:此次“科創中國”品牌的推出,可以說是吹響科協組織進軍經濟社會主戰場的沖鋒號和集結號,彰顯了中國科協的大格局觀。請問, “科創中國”品牌的主要目標和特色是什麼?

劉興平:中國科協打造“科創中國”品牌,核心是充分發揮人才匯聚和技術服務優勢,把科協組織、各級學會、地方政府及各類創新組織調動起來,通過組織賦能、示范帶動,探索創新治理機制,構建跨界協同的科技創新樞紐、精准對接的技術服務網絡、開放輻射的國際合作主場,實現“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各類要素有機融通,推動科技資源聚合優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同時聚焦科協組織“四服務”職責,發揮“三型”組織特色,凝心聚力、提升效能、擔當作為,為對沖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科創中國”品牌集中體現了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科技資源跨界協同。強化多學科、多領域、跨地域協同,重塑院所高校、企業、個人以及各類組織在科技創新中的角色,形成新型科研組織模式、產學研協同機制、科技合作服務方式,以跨界融合組織機制推動集成創新,把閃光的產業要素珍珠凝結成璀璨的創新創業項鏈。

二是組織賦能創新生態。突出科協系統四級聯動效應,拓展國際科技合作通道,以省級為統籌、地市為中心形成組織體系,按地方提需求、學會送服務、基層匯資源、科協牽線搭橋的思路,打造綜合服務“樣板間”,把人才、技術導入資本、產業園區並有機串聯,引導創新要素下沉兩級,進入國內、進入基層、進入企業。

三是“數字+網絡”提升效能。建設線上線下全方位運維的科技經濟融通平台,統籌開展科技志願服務、人才技術培訓、海智創新創業、科技決策咨詢等各項服務,以數字化實現需求、人才、成果的聚合迭代,建設 “網上科技阿裡”。

四是聚焦需求定制服務。針對區域、產業和企業需求,聚焦產業鏈數字化重構,調配基礎研究、技術轉化、市場服務、國際合作、人才培訓、咨詢建言等人才團隊,提供組合式、套餐式服務,突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個性化解決方案。

以“科創中國”品牌為引領 推進六項重點工作

記者:“科創中國”品牌的重點任務有哪些?如何抓實、抓細、抓落實?

劉興平:“科創中國”品牌建設是一項具有基礎性、綜合性、戰略性的長期任務,是中國科協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張新名片。日前,中國科協印發了2020 年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方案,明確以“科創中國”品牌為引領,推進六項重點工作。

一是打造科技經濟融通平台。共建共享集政產學研用金於一體、創新要素供需雙方直接對接的服務網絡,著眼產業數字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形成開放式、演進型“問題庫”“成果庫”“人才庫”,開展技術交易服務,促進優質項目轉移和成果轉化。

二是建設創新樞紐城市。與地方政府共建百座對接城市,在重點區域共建技術交易服務中心,發展國際技術交易聯盟。支持地市創新和科普資源下沉,推動科技、人才“上山下鄉”。

三是推進科技志願服務。組建國家級“科技服務團”、區域性“科技服務隊”、行業型“技術經理人團隊”,圍繞地方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開展“百城千會萬企”科技志願服務。

四是組織人才技術培訓。圍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新基建”和城鎮化建設,組織開展學術交流和技術培訓、技術推廣,推動群眾性技術創新,服務地方引才引智引技。

五是集聚海外智力創新創業。結合地市需求,新建一批海智基地和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組織技術交流交易,建立國際技術交易促進協作機制和國際技術交易服務“微循環”體系。

六是開展“科創中國”科技決策咨詢。開展技術預見,研判關鍵技術路線和產業創新方向。面向科技之治、中國之治、世界之治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深入開展決策咨詢。

今年5.30科技工作者日期間,將舉辦科技服務團與8-10個樞紐試點城市互動、國內外優秀科技創新項目線上路演、2019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發布、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區塊鏈導論》發布等多項活動。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