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報告

2020年02月19日10:26  
 
原標題: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報告

一、疫情發現及確認

2020年12月下旬,中國武漢發生了不明原因的群發肺炎病例,引起衛生主管部門關注。12月3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快速反應小組前往武漢。逐個排除了可能的原因包括流感、禽流感、腺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 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流行病學調查指向病人感染可能與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有關,1月1日,當地政府關閉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對市場進行了消毒,同時要求進行病例的主動搜索和應急監測2,4,5。1月3日,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了疫情1-4。

2020年1月7日,致病病原被鑒定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隨后進行了基因序列分析,開發了檢測方法2-6。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將該病命名為COVID-19。該病毒與SARS-CoV和MERS-CoV雖然有相似性,但截然不同5,7。早期病例表明,可能不如SARS-CoV和MERS-CoV嚴重。但是,發病數迅速增加以及越來越多的人際傳播証據表明,該病毒比SARS-CoV和MERS-CoV更具傳染性3,8-10。

1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國家衛健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將該病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1月23日,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兩天后,中國政府做出了最高級別的承諾,動員一切力量遏止這一傳染病的流行。了解COVID-19傳播的流行病學特征,對於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控制策略至關重要。為此,對截至2020年2月11日發現的所有COVID-19病例進行了流行病學特征描述和分析。

二、主要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一)時間分布

截至2020年2月11日,我國31個省份共報告72 314例病例,其中,確診病例44 672例(61.8%),疑似病例為16 186例(22.4%),臨床診斷病例10 567例(14.6%),無症狀感染者889例(1.2%)。由發病曲線可以看出,1月24-28日為第一個流行峰,在2月1日出現單日發病日的異常高值,然后逐漸下降(圖1 A)。對確診病例的發病和報告進行分析發現,確診病例中發病數從1月初開始迅速上升,在1月24-28日達到第一個流行峰,后緩慢下降,但在2月1日出現單日發病日異常高值,后又逐漸下降。而報告日期流行曲線則顯示,報告病例數在1月10日后快速上升,在2月5日達到流行峰,然后緩慢下降(圖1 B)。

圖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四類病例發病曲線以及確診病例報告日期與發病日期流行曲線

(二)地區分布

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廣東省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這是我國內地首例在湖北以外省份報告的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截至1月22日,全國共有23個省份的83個縣區報告了30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西藏在1月30日報告了本省首例自湖北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此,全國除湖北外30個省兩周內都報告發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圖2)。

通過對報告病例的發病日期進行回顧性分析,還原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五個不同時段全國地理分布變化情況。截至2月11日,全國31個省份的1386個縣區共報告44,672例確診病例(湖北佔74.7%,圖2 E),其中,有0.2%的病例發病日期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病例均在湖北(圖2 A)﹔有1.7%的病例發病日期在1月10日之前,分布在20個省份的113個縣區,其中湖北佔88.5%(圖2 B)﹔有13.8%的病例發病日期在1月20日之前,分布在30個省份的627個縣區,其中湖北佔77.6%(圖2 C)﹔有73.1%的病例發病日期在1月31日之前,分布在31個省份的1,310個縣區,其中湖北佔74.7%(圖2 D)。

圖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湖北向全國蔓延擴散

(三)人群特征

對確診病例(N = 44 672)的特征進行分析發現,病人集中在30-79歲,該年齡組佔確診病例總數比例武漢市為89.8%,湖北省(包括武漢)為88.6%,全國(包括湖北)為86.6%。60歲以上的老年組病例數佔比,武漢為44.1%,湖北(包括武漢)為35.1%,全國(包括湖北)為31.2%(圖3)。確診病例男女比例武漢為0.99:1,湖北為1.04:1,全國為1.06:1,農民或工人佔22.0%,湖北省佔74.7%,81.0%屬於輕/中症(表1)。

圖3 不同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年齡分布特征

(四)死亡數、粗病死率和病死率密度

如表1所示,在44 672例確診病例中,共有1023例死亡,粗病死率為2.3%,病死率密度為0.015/10人天,即平均每個病人觀察10天的死亡風險為0.015。在各年齡組中,≧80歲年齡組的粗病死率最高為14.8%。男性的粗病死率為2.8%,女性為1.7%。按職業劃分,退休人員的粗病死率最高為5.1%。湖北省的粗病死率(2.9%)則高出其他省份(0.4%)7.3倍。未報告合並症的患者的粗病死率約為0.9%,有合並症患者的病死率則高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為10.5%,糖尿病為7.3%,慢性呼吸道疾病為6.3%,高血壓病佔6.0%,癌症為5.6%。重症病例佔13.8%,危重病人佔4.7%。危重病人的粗病死率為49%,病死率密度為0.325,即平均每個危重病人觀察10天的死亡風險為0.325。

表1 全國新型冠狀肺炎病例數、死亡數及病死率

(五)病例暴露史分析

對湖北省以外報告病例,把有武漢暴露史與無武漢暴露史確診病例用兩種顏色表示,根據患者發病日期繪制流行曲線(圖4A)。湖北省以外病例發病高峰期為1月24-27日。大多數病例(71.9%)報告發病前14天內在武漢居住或去過武漢,或曾與武漢患者有過密切接觸。

(六)醫務人員病例分析

醫務人員病例發病的高峰期可能出現在1月28日(圖4B)。在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治服務的422家醫療機構中,共有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1716名為確診病例),其中5人死亡。其中,可能存在非職業暴露造成的感染。對1688名有病情嚴重程度的確診病例進行分析,武漢有1080例,佔全國醫務人員發病總數64%,湖北除武漢外的其他地區394例(佔23.3%),除湖北外全國其他30個省(區/市)214例(12.7%)。重症比例佔在武漢為17.%,湖北10.4%,全國除去湖北外為7.0%。按照不同時段,武漢醫務人員重症比例從最高時38.9%,逐漸下降,到2月上旬12.7% (表2)。

圖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四類病例發病曲線以及確診病例報告日期與發病日期流行曲線

表2. 2019年12月8日-2月11日全國、湖北、武漢報告醫務人員新冠肺炎確診病人、重症病人及與死亡情況

 

三、結論

(一)對我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特征描述和探索性分析,發現大多數為輕症或一般肺炎病例,總體粗病死率低。在死亡病例中,最大多數為60歲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二)對流行曲線進行分析提示,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呈現混合暴發流行模式,2019年12月發病的病例,可能為同源連續性暴露傳播模式﹔2020年1月,可能是擴散傳播模式。這種混合暴發流行的時間趨勢與先前調查結論一致,即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有野生動物交易,使得新型冠狀病毒從一種仍然未知的野生動物傳染到人類,並且由於它的高突變率和重組率,其適應性增強,繼而實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3, 8]。

(三)醫務人員病例臨床表現多數為輕症或一般肺炎(85.4%),病死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可能與年齡有關,醫務人員都是在職人員,一般都在60歲以下,而死亡主要發生在60歲以上的病人。截至目前,還沒有証據表明,在任何一家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服務的醫療機構中發生了超級傳播者事件。但迄今為止,醫務人員感染以及防護失敗的具體原因仍有待深入調查。

(四)近期流行曲線呈現一定下降趨勢,提示目前各地採取的主要措施,如限制人員流動、減少接觸、多渠道高頻率地傳播關鍵的預防信息(例如,洗手、戴口罩和求醫信息),以及動員多部門聯防聯控快速反應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中國的蔓延擴散,也顯著地減少了向其他國家傳播。

四、建議

(一)一些重要的科學問題仍待回答,包括動物宿主的識別、傳染期的確定、傳播途徑的識別、有效治療和預防方法的開發(包括簡便的檢測試劑開發、藥物和疫苗的研發)等[3,4,8,9],建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礎上,盡快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為調整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二)目前看來,湖北和武漢疫情形勢仍較為嚴重,重症比例及病死率均較高,同時隨著各地陸續復工並迎來人員返程,將出現大量人員流動與接觸,可能會增加新冠肺炎傳播風險。因此必須繼續落實好社區和勞動場所等為單位的首例病例的發現和處置,防治疫情反彈。

來源:中國疾控動態 微信

(責編:趙亮、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