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對於病毒傳播途徑的描述,除“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外,新補充了“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此前,已有多篇國際期刊論文研究了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氣溶膠傳播情況。那麼,什麼是氣溶膠?什麼情況下病毒會通過氣溶膠傳播並感染健康人?公眾如何防護?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氣溶膠實驗室負責人要茂盛教授近日接受記者專訪,解答了相關問題。
問:什麼是氣溶膠?什麼情況下氣溶膠會傳播病毒?
要茂盛:氣溶膠指在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顆粒直徑一般小於100微米(0.1毫米),我們熟悉的PM2.5就是一種氣溶膠。病毒氣溶膠是生物氣溶膠的一種,生物氣溶膠指懸浮在空氣中的病毒、細菌、真菌、花粉以及其他來自生物的副產物等。飛沫其實也是生物氣溶膠的一種,隻不過來源於人,人呼出來的是高濕度的生物氣溶膠顆粒。如果是病人呼出的氣溶膠,可能包括病毒等多種病原體。
問:現在是否有証據証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國際上有已發表的論文對此做過研究嗎?
要茂盛: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大家還在研究與推測中。目前沒有直接實驗証據表明該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感染健康人,但在封閉和半封閉狹小空間內氣溶膠傳播感染應該與飛沫傳播感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此前國內外就有很多學術論文研究了其他呼吸道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情況。比如,2004年中國香港學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論文,分析香港淘大花園多人集中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病毒的案例,推斷病毒是通過樓宇間的氣溶膠傳播。此外,還有學者發表論文,利用雪貂研究了禽流感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能力。
問:氣溶膠更容易在什麼環境條件下傳播病毒?
要茂盛:在通風條件不好的封閉或者半封閉的情況下,病毒更容易通過氣溶膠傳播。在通風條件不好且比較狹小的空間裡,患者呼吸、咳嗽、打噴嚏產生的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濃度會馬上累積起來,很快升高。一段時間后,在其內的健康人感染概率會非常大。但吸入病毒不一定就會感染,取決於吸入的劑量與活性,劑量低且活病毒少,感染可能不會發生。不同病毒情況不一樣。
問:在戶外開放空間,通過氣溶膠感染病毒的概率是否比較低?人們可以放心到戶外散步嗎?可以開窗通風嗎?
要茂盛:在戶外沒有病人的情況下,因氣溶膠傳播而感染病毒的概率非常小,可以說跟中彩票的概率一樣大,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放心到戶外散步和開窗通風的。在戶外如公園這種開放環境中,病毒很快被稀釋,濃度會顯著減少,距患者比較遠的健康人即使吸入,也是小概率事件,劑量不足以導致感染,不需過度擔心。當然,如果靠近某些特定地點,病毒排放源濃度強且持續,附近的空氣存在風險,需要考慮防護。
問:在室外環境,有沒有所謂的“安全距離”,可以遠離病毒的氣溶膠傳播?
要茂盛:其實也跟風向和空氣污染物有關。在室外環境,新型冠狀病毒氣溶膠有可能順風傳播很遠,但濃度和感染能力被大氣稀釋和衰減到可以忽略不計,即使健康人吸入,劑量也會很小,活性也顯著衰減,不會致病。如果健康人周邊有患者,沒有任何防護,一般至少要保持兩米以上的距離,當然越遠越安全,絕對安全距離沒有定論。此外,如果空氣中污染物比較多,特別是有氧化性的污染物如臭氧、氮氧化物等的存在,會顯著影響病毒活性。
問:提到病毒的沉降,有觀點認為人們回家后要清潔自己的鞋面和鞋底,以防把沾染病毒的塵土帶回家,有必要嗎?
要茂盛:病毒確實會附著在氣溶膠顆粒上沉降到地面,人在走路時可能會把地面上的病原體帶起。因此去過公共場所,特別是去過醫院,鞋子可能會沾有含病毒顆粒。特別需注意,現在不要讓小孩在公共場所玩跑打鬧,小孩由於身高原因,非常容易吸入地面揚塵中的病毒。如有病人排放物沉降在地面上,而且濃度高,一旦吸入后感染風險比較大。如有患者到過電梯間、飯店包間等小的密閉空間,地面灰塵中可能有患者排放的含病毒顆粒,應注意防范,一定要多清洗、消毒。
問:還有哪些相應的防護建議?
要茂盛:公眾要盡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封閉或半封閉空間,勤洗手、戴口罩。需要注意口罩防護效果並非100%,即便是N95口罩,國外研究報道也有20%的失敗率。口罩有漏氣問題,病毒氣溶膠可能從口罩和面部之間的縫隙以及漏氣孔被吸入。健康人還是要遠離暴露源,特別是在封閉和半封閉的有病人待過的空間,即使戴口罩也有感染風險。此外,由於帶靜電的衣物會更容易吸附帶有病毒的顆粒,我想提醒醫務人員注意經常釋放衣服的靜電,可通過觸摸接地金屬物品的方式釋放靜電,從而減少衣服吸附病毒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