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處於圍堵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時期,人人健康決定了當前防控工作的效果和疫情發展走向。除了個人預防和醫療藥物外,合理營養膳食是患者改善個人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並可能改善疾病預后的重要環節。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近日綜合營養專家意見,提出以下營養建議。
一、普通型或康復期的膳食管理
堅持合理膳食,通過均衡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參照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開出營養“處方”。在目前的特殊情況下,一般人群也適用以下條目。
1.谷薯類食物要保証,每天應攝入250-400g,包括大米、小麥、玉米、蕎麥、紅薯、馬鈴薯等。
2.優質蛋白質類食物要充足,包括瘦肉類、魚、蝦、蛋等,每日150-200g蛋白質食物,奶類、大豆類食物要多選,堅持每天一個雞蛋。
3.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超過5種,最好500克以上。其中一半為深色蔬果類。
4.適量增加優質脂肪攝入,包括烹調用富含n-9脂肪酸的植物油和硬果類多油性食品如花生,核桃等,總脂肪供能比達到膳食總能量25-30%。
5.保証充足飲水量,每天1500-2000ml,多次少量、有效飲水﹔可以飲溫開水或淡茶水。飯前飯后菜湯、魚湯、雞湯等也是不錯選擇。
6.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注意廚房食物處理生熟分開,動物食物要燒熟、煮透﹔家庭用餐,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等措施,避免與家人相互傳染。禁煙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7.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堅果等植物作物中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調節免疫作用,應注意補充。也可適量添加營養素補充劑。
8.大豆及制品、蘑菇類食物、枸杞、黃芪等食物中含有黃酮、甜菜鹼等抗氧化物質,瘦牛、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左旋肉鹼都有助於增強抵抗力。
9.食欲較差進食不足者,應注意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
10.保持適量戶外活動(不參加集體活動),增加光照時間。
二、重症型的營養治療
重症型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進食不足,使原本較弱的抵抗力更加“雪上加霜”,為此提出五條營養治療原則。
1.流質食物更利於吞咽和消化。
2.少量多餐,每日6-7次的流質食物,以蛋、豆腐、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為主。
3.如未能達到營養需求,可借助腸內營養制劑(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來補充不足。
4.對於危重症型患者無法正常經口進食,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腸管,應用重力滴注或腸內營養輸注泵泵入營養液。對於嚴重胃腸道功能障礙的患者,需採用腸外營養以保持基本營養需求。在早期階段推薦允許性低熱卡方案,達到營養攝入量的60%∼80%,病情減輕后再逐步補充能量及營養素達到全量。
5.病情逐漸緩解的過程中,可攝入半流質狀態、易於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每日5-6餐,補充足量優質蛋白質。隨病情好轉逐步向普通飲食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