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可能會發現寶寶的舌面上舌苔部分脫落,形狀像一幅地圖一樣,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地圖舌”。“地圖舌”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它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孩子患上了“地圖舌”,家長們又該如何調理呢?
據《健康時報》介紹,地圖舌是一種發生在舌黏膜淺層的慢性邊緣剝脫性舌炎。其主要症狀主要表現在舌背出現暫時性絲狀乳頭剝脫消失,病變表淺,向四周擴大,形成外形不規則的地圖狀,故稱“地圖舌”。剝脫區的紅斑稍凹陷而光滑發亮,絲狀乳頭邊剝脫邊修復,其形狀經常變化。
地圖舌出現后,一般無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納食不好、面黃肌瘦、盜汗夜驚、便溏或便秘、感冒等症狀。據中國消費網介紹:產生地圖舌的原因應該是缺乏維生素或是舌炎。中醫認為:舌苔的顏色、厚薄可以反映邪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而舌苔的有無則反映胃氣的盛衰。脾胃為后天之本,因此舌苔的有無也就反映了人體正氣的情況。小兒舌苔上出現剝脫,說明小兒的脾胃之氣衰弱,正氣不足。
《健康報》介紹,根據舌苔的具體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當舌苔剝脫如地圖狀,剝脫片大小不等,邊緣隆起,剝脫面為紅色,與舌質有別時,多屬於脾胃陰虛﹔若剝脫面邊緣無隆起,剝脫面光滑如鏡,其顏色與舌質顏色大體相同,多屬於脾胃氣虛。
為了預防地圖舌出現,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所徐亞琴主任在接受中國江蘇網的採訪時提醒諸位家長:夏季口腔細菌繁殖迅速,一定要保持孩子的口腔衛生﹔脾胃功能不好的孩子飲食要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不好消化的食物﹔少吃零食,不吃膨化食品,不吃冷飲冰凍的食品。
對於已經患上了地圖舌的孩子,廣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徐雯教授建議各位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排除和避免可能誘發地圖舌的刺激因素,如去除口腔內病灶,保持口腔衛生。幫助孩子調節好情緒也很重要,緩解其緊張情緒,調整好孩子的睡眠。同時也需要幫助孩子合理飲食,注意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可配合服用復合維生素B。
本文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副主任醫師宋歌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