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健康

“長痘、失眠、心悸” 內分泌失調如何調理?

2019年05月29日08:2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醫生,臉上長痘痘了,滿臉都是。”“內分泌失調了,該調理調理了。”

“醫生,我這幾個月月經都不准,老是延遲幾個星期。”“內分泌失調了,該調理調理了。”

“醫生,我感覺自己失眠、多汗、心悸,難受得很。”“內分泌失調了,該調理調理了。”

怎麼都是內分泌失調?大家常說的“內分泌失調”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能引起那麼多病?

內分泌具體是什麼呢?內分泌不像心臟、肺、肝等這些實質性器官,看得見摸得著。內分泌很多時候指的是內分泌系統,它的家族成員很多,都是一些可以分泌激素的腺體,比如甲狀腺、垂體、卵巢等等,除此之外,它還有一些小輩成員,非常細小,甚至可能只是一個細胞,同樣都能分泌激素,主要分布在心血管、胃腸、腎等部位。內分泌系統在體內非常重要,主要是分泌激素,而激素就相當於一個信使,在身體內通過血液、淋巴通道等來回穿梭,找到合適的受體達到調控體內環境作用。它協助著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共同擔負著保持體內的相對穩定性,使各器官系統的活動一致,共同擔負起人體的代謝、生長、發育、運動、衰老和病態等生命現象,故其在人的體內意義非凡。

那什麼是“內分泌失調”呢?激素的分泌有著其自身的節律,季節變化、晝夜更替、睡眠、飲食均屬於影響激素節律的因素,為了適應各種因素的變化,激素的反饋調節系統也形成了相應的節律。如果這些因素突然改變,原本的節律就會被破壞,內部的平衡被打破后,導致了內分泌失調。而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失去平衡了,進而各種症狀就會相繼而來,特別是女性症狀更為明顯,比如脾氣暴躁、肌膚惡化、月經不調、肥胖、早孕等。

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內分泌失調已經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問題,但是從醫學標准上是不存在內分泌失調這樣的診斷的。病人說的內分泌失調實際上是整個內分泌——神經——免疫網絡出現了波動,其最終的表現症狀往往都是一些免疫細胞調節終末靶器官(如皮膚、子宮內膜等),而這時候人體整體的內分泌激素分泌卻是相對正常的,因此醫學上並不存在“內分泌失調”的診斷。標准的醫學診斷應該由“功能診斷——病因診斷——病理診斷”構成,內分泌失調並不是其中任意一項,即便是從功能角度,醫學上也應該判明所謂的失調問題出現在具體哪個內分泌腺體,甲狀腺、腎上腺、垂體還是性腺等,其功能到底是亢進還是低下。那麼“內分泌失調”后該怎麼辦呢?我們該如何調理呢?

1. 飲食調節

對內分泌失調患者的治療,首先應加強對患者的飲食及運動的調節。在飲食上做到少吃快餐等高脂肪量的食物,許多快餐食品中的飽和脂肪進入人體后會干擾人體激素的分泌從而引發內分泌失調。平時不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高蛋白、新鮮水果、蔬菜、一些豆制品或黃豆,豆制品和黃豆中含有維持女性體內雌激素平衡的因子。

2. 規律生活,保証充足的睡眠

保証每天規律的生活作息,睡眠充足是保証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科學研究發現成年人每天睡眠的時間如果少於4個小時的時間,長期下來,身體新陳代謝系統的功能就會出現很嚴重的障礙從而引起內分泌失調。

3. 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

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調節情緒,對於工作生活中的苦悶與憂愁,應及時疏導,隨時保持心情愉悅。盡量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因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影響人體內的內分泌、神經、免疫功能。

4. 藥物調理

若通過上述方法皆不能有效地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症狀,可採取藥物調理的方法,比如對於月經不調,臨床上主要通過使用相應的女性激素來使女性體內的內分泌恢復正常。但使用藥物調理時,應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濫用。

作者:貴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學院針灸科住院醫師黃健華

本文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吳晞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垂體下丘腦疾病、性腺疾病、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的診治。

(責編:吳曉琴、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