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科普——看“我的科學之yeah”如何掀起科普熱潮

於露

2019年01月22日08: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由中國科學技術館由發起的“我的科學之yeah”系列挑戰活動自2018年9月上線以來便獲得網友們廣泛關注及踴躍參與。截止2019年1月,共有35萬條網友投稿視頻,17.6億次視頻總瀏覽量,超5000萬次視頻總點贊數,該活動也獲得了“典贊·2018科普中國”2018年十大網絡科普作品獎項。為何“我的科學之yeah”能夠在線上平台掀起科普熱潮?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了中國科學技術館科普影視中心副主任、“我的科學之yeah”創作團隊成員郝倩倩,由她揭秘“我的科學之yeah”背后的創作過程。

“我的科學之yeah”全民線上挑戰活動。(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

為進一步提升科學普及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迎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大會及2018年全國科普日等重大活動,中國科學技術館抖音官方賬號“神奇實驗室”於2018年9月16日在抖音平台推出了“我的科學之yeah”全民線上挑戰活動,邀請抖音網友參與“扔水瓶”“鉛筆穿水袋”“竹簽扎氣球”等趣味實驗挑戰。參與者結合“魔性”音樂、舞蹈完成挑戰,並上傳挑戰短視頻﹔同時,由“神奇實驗室”賬號揭開挑戰游戲中蘊含的科學奧秘。此活動一經推出,三天之內即收到超過31萬條投稿視頻,10億次視頻瀏覽量,並引發眾多抖音網友爭相以多種創意方式完成挑戰。

對於活動中游戲主題的設計,“我的科學之yeah”創作團隊下了一番功夫。郝倩倩表示,“我的科學之yeah”活動自2018年6月就開始進入前期策劃,其間,對於游戲主題的選擇、游戲環節的設計,創作團隊幾經推翻,不斷優化,以期能使游戲本身吸引到更多受眾參與。“青年群體是抖音平台的主流受眾,‘我的科學之yeah’活動也選取了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科學現象為話題,這樣可以吸引青年群體,瞬間拉近青年群體和科學之間的距離”,郝倩倩說道。這也是“我的科學之yeah”能夠“引爆”社交平台的原因之一。

挑戰游戲參與的低成本、低門檻也至關重要。“挑戰不僅要體現趣味性,還要考慮用戶的參與成本,越容易令公眾參與的活動,公眾的參與度就越高”,郝倩倩說道。以游戲挑戰中反響最為熱烈的“令扔出的瓶子立在桌子上”為例,網友隻需要一個裝著水的礦泉水瓶,便可以在任何地點,借助桌面、地面等平面,充分發揮創意,參與挑戰。低參與門檻吸引了大批網友參與其中,有網友留言評論稱,“我接受挑戰,挑戰成功了”“我連續9次成功”“我們全班在課余時間玩過”,更引發了不少“戲精”網友將礦泉水瓶換成水桶、藥瓶等,將實驗挑戰演繹出了多種可能。

“我的科學之yeah”活動期間,網友踴躍參與。中國科學技術館副館長廖紅還親自上陣表演“筆穿水袋不漏”的科學“魔術”。(“抖音”平台截圖)

此外,將科普與挑戰游戲相結合的形式也是“我的科學之yeah”圈粉無數的原因之一。“我們依據時下流行的‘抖音’短視頻平台的特性,針對平台受眾的瀏覽偏好,選擇了將科普視頻與挑戰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再加上‘魔性’音樂、舞蹈等能形成傳播熱度的網絡元素,在游戲中傳遞科學原理。這樣寓教於樂的形式能夠吸引公眾,特別是青年群體的參與”,郝倩倩說道。在活動期間,通過充滿趣味性的挑戰游戲,中國科技館向公眾普及了角動量、“伯努利”定律、水密度等方面的科學原理,令網友領略科學魅力,大呼“好神奇”。

“我的科學之yeah”線上挑戰活動是中國科學技術館針對科學普及的一次全新嘗試。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利用線上渠道,將新穎的形式、內容與優質科普資源相結合做出“異軍突起”的科普作品,“我的科學之yeah”的探索或可提供一些啟示。郝倩倩表示,中國科學技術館將繼續探索科普傳播的新模式,將優質的科普資源與互聯網流行的傳播模式相結合,繼續令公眾在寓教於樂的趣味體驗中認識科學、喜愛科學。

 

點擊圖片進入“典贊·2018科普中國”人民網專題頁面

(責編:於露、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