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8月16日,在重慶市大足區棠香街道惜字閣村二組,村民楊賢群正在自己屋前院壩裡,利用三伏天太陽晾晒“五谷雜糧”。(羅國家/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三伏天即將來臨,據華龍網報道,三伏天是一年之中較為炎熱、悶濕的日子,身體容易感到不適,不過,熱在三伏,養生也在三伏。接下來,我們就分別從飲食、睡眠和運動的角度來看看三伏天應該如何養生。
在飲食方面,據《工人日報》報道,古人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會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不利,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的食物。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出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之一,最佳選擇為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在睡眠方面,據《安徽日報》報道,中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自然萬物欣欣向榮,人體的陽氣順應自然界變化,也處於一年中最旺盛的狀態。如果此時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對人體是有害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平時喜歡睡懶覺的人,到了夏季常常會覺得更疲乏倦怠。一般來說,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有效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鐘為宜,若超過1小時,可能會對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擾,往往適得其反。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如果經常熬夜,更會增加對身體的損害,一般晚上11時以前應當入睡。
至於運動方面,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夏季是身體排泄的過程,血氣往外走,新陳代謝旺盛,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工作一段時間后最好站起來走一走,做一些腿部運動操。但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外出活動最好選擇散步等溫和的方式,並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以防中暑。(黃越)
本文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副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代金剛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康復鍛煉、中醫內科疾病、針灸、推拿、中藥和傳統鍛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