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去健身房鍛煉,但是有不少人隻顧著埋頭苦練,卻滴水不沾。其實,補水不僅非常關鍵,還應該貫穿於運動前、中、后三個階段。那麼在這三個運動階段究竟應該如何補水才既健康又科學呢?
2012年3月21日,幾位女孩在河北省邢台市某健身身俱樂部進行杠鈴鍛煉。(岳立中/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運動前的補水很必要。據《長春日報》報道,運動的前2小時,應該補充大約500毫升的白開水,這是因為運動前補充水分可以提高機體的熱調節能力,從而降低運動時的心率。另外,提前補水還可以給腎臟代謝留出充足的時間,將體液平衡到最佳狀態,使多余的水分有足夠時間從體內排出。
其次,運動過程中也應該適當進行補水。人民網江蘇視窗刊文建議,如果運動不超過1個小時,建議每15-20分鐘補充90-240毫升的水。據《北京晚報》報道,鍛煉過程中人體出汗,可能會導致汗液中含有的氯化鈉、鉀、鈣等物質(即電解質)大量流失。這時可以在水中摻入少許鹽分(約每400毫升的水加入1克食鹽),用來補充流失掉的電解質。
不過,如果運動超過1小時或者從事高對抗運動,這時候就更建議人們選擇相關的運動飲料來替代單純的水了。《生命時報》刊文稱,運動飲料一般都含有糖和電解質,其中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適應體育鍛煉者的生理特點和額外的營養需求。
最后,運動結束時更不能忘記補充水分。《錢江晚報》解釋,在高溫環境下,每劇烈運動一小時,將會丟失大量汗液。汗液98%-99%的成分是水,剩余的則是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各種電解質。這些電解質裡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鈉、鉀、鈣等礦物元素。過多的丟失體內電解質,對運動能力及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大量運動后必須補水,建議一次飲水量不要超過200毫升,並且兩次飲水至少應該間隔15分鐘。
但是,《生命時報》提醒,一般不主張在運動前和運動中飲用含二氧化碳氣體的運動飲料,因為這會使胃部產生脹氣感,對運動不利。(程丹)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
卜勇: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學士,中國科學院認知科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后。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環保、水利、節能、氣象、人工智能、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