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在深圳舉行,“大咖”熱議AI對社會分工影響

人工智能改變社會分工,記者、建筑工人將被取代?

2017年07月10日10:51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記者、建筑工人將被AI取代?

7月7日-9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在深圳舉行。大會聚集了30位全球頂級學者,300多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明星企業,討論與探索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的未來。有專家會上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導致社會分工的一些變化,其在多領域業已廣泛應用。不過,這並不代表AI或機器人一定會取代某些職業,部分職業可實現人工和AI分工協作完成任務。

“深圳是推動AI與機器人產學研協作的理想中心”

在大會開幕式致辭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在當今AI和機器人革命的浪潮下,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和投資界,都意識到推動這兩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全球協作、迎接機遇與挑戰的重要性。而擁有完備制造產業鏈、作為改革開放窗口的深圳,則是推動AI與機器人行業產、學、研跨界協作的理想中心。

他強調,應用領域廣泛是中國發展人工智能的優勢,中國人工智能研究在安保、金融、生物醫學、能源、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領域的應用非常重要及關鍵。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導致社會分工的一些變化,一些領域會首先發生變化,比如醫學、教育等領域。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院士對於人工智能這一國家戰略的促成,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他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要建立在信息新環境和發展新目標的基礎上。其中,信息新環境是指:互聯網與移動終端的普及、傳感網的滲透、大數據的涌現和網上社區的興起等等。新目標是指:智能城市、智能經濟、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駕駛等從宏觀到微觀的智能化新需求。可望升級的新技術則包括: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自主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和群體智能等。

記者、建筑工人等職業均可人機合作

一些職業比如記者、建筑工人等未來是否會被AI和機器人替代,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萬小軍,帶來了主題為《機器寫稿技術與應用》的演講。在國外,已經有一些提供機器寫稿技術的公司,為美聯社等多家知名媒體寫了數千萬篇稿件。對於寫稿機器人與記者的關系,他認為,目前為止應該是一種分工協作的關系。“AI現在不具有邏輯思維的能力,也不具有深度總結的能力,它隻能去把一個基本的新聞事實描述清楚,但是記者就可以寫深度報道。”

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陳義明則講述了機器人與AI技術在建筑中發揮的作用。他說,首先機器人可以參與現場建筑,讓工程機具自動化、無人化,“難度要比自動駕駛低”。然后就是二次建設和維修,比如貼瓷磚、噴漆,都是技術活,而且經常需要在戶外完成。對於這種情況,陳義明教授認為不一定非要全自動,用人與機器人合作的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總體效果。(記者 張光岩)

(責編:劉若馨(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