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放開技術平台,牽手多家車企推動汽車智能化升級

中國自動駕駛技術迎來窗口期,汽車智能化再升級

2017年07月07日11:10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中國自動駕駛技術迎來窗口期

傳統車企在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領域加快技術突破。

(魯力/《南方日報》)

7月5日,百度宣布無人駕駛Apollo正式開放1.0版本,開發者可以搭建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與此同時,百度牽手15家傳統車企,共同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百度提速自動駕駛技術,正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有數據顯示,已經有超過30多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硅谷設立了自動駕駛研發基地,加快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的攻關。

分析指出,與傳統汽車相比,自動駕駛技術更多建立在電氣化基礎之上,是未來汽車產業的戰略要點。在現有產業政策的引導,以及企業的積極推動下,我國的自動駕駛技術將會加快在相關領域的突破。

多方合力構建自動駕駛生態圈

據了解,百度Apollo正式開放1.0版本,包括數據開放平台、標注數據、高精地圖聯合測試。其中,Apollo數據開放平台將通過代碼開源和數據開放,形成“車端+雲端”的完整開放生態,為具有較強軟件、算法研發能力但缺乏數據積累或計算能力的開發者及合作伙伴,提供多種快速靈活的數據、計算和標注能力。而標注數據包括紅綠燈標注數據、3D障礙物標注數據以及Road Hackers數據,等等。

按照百度的規劃,今年底將輸出簡單城市路況的自動駕駛能力,2019年年底公布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Alpha版,2020年前實現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

實際上,百度Apollo背后是整個汽車產業鏈正在加快自動駕駛的研發。

在百度宣布無人駕駛Apollo正式開放1.0版本的前兩天,百度與一汽還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未來將在車聯網產品、自動駕駛、品牌推廣及創新營銷、雲服務等領域展開多維度的深入合作。其中,中國一汽將深度參與百度Apollo計劃,通過雙方共同努力,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智慧交通領域提供全面、系統、可靠的解決方案,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在汽車全產業鏈上的應用。

據悉,一汽為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合作的第15家傳統車企,在此之前,已經有奇瑞、長安等12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和福特、戴姆勒兩家國外汽車生產商。

到目前,百度自動駕駛的生態合作伙伴,已輻射OEM、地圖公司、芯片公司、基金投資、個人開發者、創業公司、研究機構,等等。

國內多家企業提前布局

事實上,百度在國內大手筆掀起自動駕駛熱潮的背后,多家中國企業早已提前布局。

日前,據美國加州監管部門網站顯示,上汽集團(SAICMotor)旗下SAICInnovationCenter已獲批准,可在加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這是國內首家傳統車企在美國啟動自動駕駛測試,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創業型企業啟動了測試。

有數據顯示,在加州35家自動駕駛測試企業中,中國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0家,佔據近三成,包括Drive.ai、百度、蔚來汽車、AutoX、Plus.ai、Nuro、景馳、圖森和小馬智行等多家企業。

除此之外,廣汽集團正在美國硅谷設立研究中心,主要也是著眼於自動駕駛等前瞻性技術開發。

而剛剛結束的2017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中,廣汽集團祺跡WitStar Ⅱ則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行人過街測試場景中,祺跡WitStar Ⅱ以勻速前進,當前方15米出現有行人橫穿,車輛雷達感知情況后迅速作出反應,緩緩減速,並在一定安全距離停下來,幾秒鐘后,行人通過,車輛又按原計劃啟動行駛。

在車輛測試場景中,當前車車速較高時平穩跟隨前車,前車車速較低時變道超車,且在前車別入后加速或減速制動控制收放自如。變道時機選擇合理,變道控制流暢,車間距控制適中,全程無壓線或碰撞等危險情況。

除了在國外測試,國內相關測試場也正在加速完善。其中,在上海嘉定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面積達到2平方公裡,擁有3.6公裡的測試道路。

據悉,測試區開園的時候,還建成了隧道、林蔭道、加油站、充電站、地下停車場、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圓形環島等29種模擬交通場景,涵蓋了安全、效率、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應用四大類。如今,模擬交通場景數量已經增加到50個。

政策落實需再度加速

在企業大手筆投入的背后,政策也在不斷加碼。

6月中旬,工信部發布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征求意見稿),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初步建立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准體系。到2025年,將系統形成能夠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准體系,促進智能網聯汽車。

而在這背后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由於自動汽車採用先進的探測、控制和通信技術,使得車輛電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促使行業提升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帶動電子、通信、互聯網等相關產業集群發展。

本次百度開放自動駕駛技術,試圖形成完整開放生態。而在此之前,98家智能網聯汽車上下游企業也成立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加快關鍵技術的突破。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智能汽車立法方面速度需要加快。全國汽車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智能網聯汽車專家韓毅曾指出,我國不缺設施,不缺投入,但政策法規制定過於滯緩,政策法規沒有起到及時服務行業的積極作用。(記者 郭小戈)

(責編:劉若馨(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