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布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結果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2017年07月03日08:09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美公布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結果

  美國標准技術局(NIST)官網6月30日發布消息稱,該院研究人員斯蒂芬·史蘭明格團隊公布了其測得的普朗克常數迄今為止最精確數值,並趕在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規定的最后期限——7月1日之前,向《度量學》期刊提交了這一重要結果。CIPM計劃在2018年11月召開大會,對質量單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改用普朗克常數測量值為基准。

  在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中,隻有質量單位“千克”用實際物體定義,其他單位都是以自然常數定義。定義“千克”的實物,是一塊用90%鉑和10%銥打造的標准砝碼,即存放在法國國際標准局保險箱內的國際千克原器(IPK)。但這種實物基准容易受環境影響,法國的IPK過去100多年來增重了50微克,導致與質量有關的測量出現偏差,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高精尖科技發展的需求。

  國際度量衡委員會因此決定,將在2018年改用普朗克常數為基准,重新定義質量單位,從而將所有基本單位都改用自然界基本常數來定義。按規定,在今年7月1日之前,必須有4家機構向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提交普朗克常數測量值,且其中一種的測量精確度要達到2×10-8,另三種的測量精確度要達到5×10-8。

  而這次,美國技術標准局利用瓦特天平測量儀,將普朗克常數的測量精度從去年的3.4×10-8提高到1.3×10-8,來自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的另一個瓦特天平的測量結果以及另兩個以其他方法進行測量的結果,精確度都符合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的要求。

  關於美國技術標准局的測量背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在2013年開始測量前的一次午餐中,史蘭明格和團隊成員分別在餐巾紙上寫下自己預測的普朗克常數測量值,4年來這張餐巾紙一直藏在瓦特天平下。這次結果出來后,他們對比發現,當時在此做訪問學者的清華大學博士后李世鬆的預測結果最為接近本次測量值。(記者 聶翠蓉)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