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帶頭闖紅燈過馬路的時候,后面的人就會跟著闖紅燈。這種行為不僅是社會熱衷討論的一個話題,也是困擾城市交通的一個“頑疾”。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交警為整治這種過馬路不守規則的亂象,利用一種黑科技“神器”曝光闖紅燈的市民。那麼,這種黑科技“神器”是如何進行交通監管的?是否還有其它方法可以解決“過馬路不守交規”的問題?
2013年4月9日,交通協管員指揮下的北京市大望橋路口。(翁奇羽/人民網)
黑科技“神器”如何進行交通監管?
深圳交警所用的黑科技“神器”其實就是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証系統。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該系統結合視頻識別技術,可以對斑馬線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管,通過視頻對行人闖紅燈的行為進行監測,然后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實時提取和識別,自動儲存闖紅燈的人臉數據,並通過實時搜索、比對,結合大數據進行運算,核實違規人員的身份,並在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對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起到警示的作用。
此外,據《科技日報》報道,闖紅燈的行為不僅增加了行人自身的安全風險,同時也對社會公共秩序造成危害。而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証系統幫助交警實現對紅綠燈路口行人通行秩序智能、高效的管理,節約社會管理成本。通過“神器”的示范效用,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交通秩序的重要性,約束自己的行為。
是否還有其它方法可以解決“中國式過馬路”的問題?
技術手段並非解決一切問題的良方,央廣網提出,對行人闖紅燈行為的約束還需要多方面的制度設計、輿論引導相配合。
首先,需要輿論教育來引導。媒體要發揮引導民眾的功能,促使民眾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交通觀和交通意識,按交通規則行事。
其次,需要法律懲戒制度來保障。長城網介紹,世界各國對闖紅燈的人都採用一些措施來進行處罰,比如行人在新加坡出現闖紅燈的行為,第一次會對其罰款200新元,如果多次闖紅燈,甚至會面臨監禁的處罰﹔美國則是將闖紅燈與個人信用記錄相關聯,紅燈闖得越多,個人信用就越低。為治理行人亂闖紅燈的亂象,相關部門也可以制定一些處罰措施,用來規范一些不守交規的行人。(張茜)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