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青2000”:用科技護航藏族群眾“口糧”安全

——記西藏農牧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尼瑪扎西

2017年06月27日08:54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用科技護航藏族群眾“口糧”安全——記西藏農牧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尼瑪扎西

  新華社拉薩6月26日電 幼時,尼瑪扎西家鄉地力貧瘠,青稞低產,鄉親遠赴異鄉換糧﹔如今,得益於他培育的青稞品種,昔日的缺糧村已是“家家谷滿倉”。

  青藏高原地力貧瘠,農業落后,保障青稞口糧供給殊為不易。西藏農牧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尼瑪扎西,多年來致力於解決藏族群眾口糧問題。由他主導選育的“藏青2000”品種,畝產達350公斤,創青稞產量新高,迄今推廣種植面積逾百萬畝,惠及百萬農民。

  “農民辛苦勞作,收獲卻很少,新中國成立前西藏糧食畝產僅有百公斤。以技術促增產,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作為黨員更是義不容辭。”尼瑪扎西說。

  1984年,尼瑪扎西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歸來,站在前人肩膀上,開始青稞科研生涯。他首先對上千份青稞品種進行系統鑒定,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天天扑在青稞地裡,儼然“土專家”。其后,他不斷調整育種目標,參與主持選育出20多個青稞新品種。

  在漫長的科研生涯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藏青2000”。為選育出這一品種,尼瑪扎西帶領團隊長年累月待在試驗田。“往往是今年一看有希望,明年一種又不行,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織中度過一年又一年。”他說。

  2002年在白朗縣,尼瑪扎西發現了理想中的青稞苗,“籽粒、顏色、株高都非常好”。此后,他以這株青稞苗為基礎,反復進行各種試驗,終於在2013年通過品種審定。當年,這一新品種推廣種植逾10萬畝,平均畝產達350公斤,創歷史新高。

  “辦公室裡育不出品種,隻有腳踏大地,摸著青稞苗,才能出好成果﹔隻有傾聽農民的技術需求,才能真正幫助他們。他們收獲了,我們的農業科技創新才算成功。”他說。

  近年來,隨著國內基因科學的突飛猛進,尼瑪扎西一頭扎進這一前沿領域。他和國內科研單位合作,對青稞古老品種“拉薩鉤芒”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首次繪制出覆蓋精度很高的基因圖譜。自此青稞育種進入基因組學時代,青稞育種工作發生革命性改變。

  他還希望將青稞推向全世界。早在1992年,他就提出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種等想法。近年來,他帶領團隊與企業合作研發了青稞紅曲酒、青稞方便面等產品,廣受青睞。

  而作為西藏農牧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尼瑪扎西“以黨建促科研”的行動自覺,注重激勵黨員的創造力。“科技領域的黨員應以高度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來抓科研,發揮科技專長,為產業進步、群眾增收提供支撐。”他說。

  正值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的黨員們除理論學習外,還主動將學習教育與科研工作結合起來,在日常工作中做合格黨員。

  如今,這個黨員佔七成的科研機構正成為西藏科研高地,在青稞、?牛等多個領域成果迭出。去年,省部共建的青稞和?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挂牌,成為西藏農牧科學院優勢科研平台。今年,這家科研機構將實施各類項目186項,總經費達4.18億元。

  “圍繞一個領軍人才,培植一個優秀團隊,打造一個優勢學科,支撐一個富民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如今,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正朝著“科技促生產”的道路不斷邁進。(記者 黃興)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