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航天服不一般,每一件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2017年06月27日08: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提起航天員,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被白色且厚重的航天服包裹、在浩瀚太空中緩慢移動的身影。其中,航天服最經典的造型莫過於“水星計劃”的銀色套裝或“阿波羅計劃”的一體式白色服裝,這也是留在很多人心中的關於航天服的形象。事實上,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航天服的質量決定著航天員能否生存下來。那麼,對於航天服,你又了解多少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3年5月25日,在廣西科技館常設科普展廳,一名孩子在試穿航天服。

(喻湘泉/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航天員為什麼要穿航天服?

穿航天服主要是為了保証航天員的生命安全,要知道太空中的真空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存。據《科技日報》報道,外太空輻射、缺氧和失壓的真空環境對人體的傷害都是致命的,一般而言,人在真空中保持意識的時間為3分鐘,可能挽回生命的時間為8分鐘,因此適合的艙外活動裝備(即特種航天服)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航天服時,其實用性和安全性成為航天服制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航天服的設計標准非常嚴格,以天宮二號為例,據央視網報道,每一件航天服的質量誤差不能超過1克。

艙外航天服主要提供哪些保障?

提到航天服,首先要明確一件事: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是不一樣的,而大多數人印象中的白色、厚重的航天服其實屬於艙外航天服。據新華網報道,艙內航天服隻保証壓力(即在人體周圍創造適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小氣候環境,用於防護低壓環境對人體的危害),但艙外航天服什麼都“要管”。總體而言,艙外航天服主要提供以下三方面的保障:

1、在輻射、真空、微流塵等環境中保護航天員﹔

2、為航天員提供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擁有適宜的氣體、溫度、濕度)﹔

3、保証航天員穿著艙外航天服能開展維修器材等太空作業。

可以說,艙外航天服就是一艘航天員可以“穿在身上的飛船”。

還有哪些“花式”航天服?

航天服是不是隻有白色、厚重的那一款呢?其實,隨著科技的進步,航天服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在考慮安全性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美觀、舒適等其它元素。以“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所穿的航天服為例,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研發人員設計了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時穿的工作服、鍛煉服、休閑服、失重防護服、地面任務服裝等數十個種類的服飾。航天員們在天空實驗室中,將根據工作的不同階段和場合換上不同類型的專用服裝,開展在軌工作、生活和運動。

據央視網報道,航天員景海鵬這樣介紹自己的服裝:“我們有上天穿的壓力服,在天宮裡大部分時間穿的是艙內工作服。另外第一次穿上了為失重心血管研究專門配置的衣服。同時,我們還有其它的衣服,比如運動服,便裝等”。(趙鵬)

本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