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長春是美麗的,綠樹掩映,嘉賓雲集。近110位兩院院士,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47個海外科技團體的代表和17位港澳代表,2300多名參會人員……這個周末,如此龐大的陣容出現在吉林省省會長春市——他們將參加正在這裡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科協年會,並就人工智能、中醫藥、大氣治理和菌物產業等學科做學術報告或主持會議交流。
能吸引如此多的科學界精英參會並深入探討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課題,中國科協年會已經成為中國科技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一個學術理論研討會的功能和范疇。
《大學》有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已經走過19載春秋的中國科協年會經歷了哪些變革和創新?對於促進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申請辦會如同申奧 科協年會緣何受追捧?
1999年10月,以“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科協學術年會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這亦是中國科協年會的雛形。20世紀末期的中國充滿了對科學技術的渴望,一系列的科學問題、社會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在朱光亞、周光召等時任中國科協領導看來,年會的形式有利於內部學術資源的整合,獲取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信息,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在借鑒了美國科促會年會等國外學術團體經驗的基礎上,中國科協決定建立中國科協學術年會制度,定位為“綜合性,跨學科,開放性”。
隨著時間推移,新時期中國科協也有了新的工作定位。2006 年,經中國科協六屆十七次常委會審議,年會定位調整為“大科普、綜合交叉性、為舉辦地服務”,並把年會名稱由學術年會正式改為“中國科協年會”﹔2008 年,年會定位又作了進一步的調整,由“綜合交叉”改為“學科交叉”。
首屆學術年會由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全程組織,舉辦地政府協助。出人意料的是,首屆年會結束后,數個省、市科協競相爭辦下一屆學術年會。因此,2000年底中國科協制定了年會申辦的具體辦法,明確規定年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科協申辦,由中國科協和舉辦地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每年舉辦一次。
然而,要獲得舉辦權並非易事。以第十一屆科協年會的舉辦為例,除舉辦地重慶外,當時還有香港、江蘇、福建提出了申請。“‘程序如同申奧’,這是各地對科協年會申辦嚴格的評價。每個申辦省市要進行10分鐘的申請陳述,然后由全體科協常委投票,票多者勝出。”一位參與過當年組織工作的老同志向記者透露。
各地爭相申辦科協年會,不是沒有原由的,在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宋軍看來,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國科協年會可讓譽為“中國智囊團”的兩院院士們走進地方、了解當地實情,對每個舉辦城市都是難得的展示機會,為今后尋求中央更多政策支持打下基礎﹔二是大量院士匯集后,提出的建議對一個地方的發展,無論是宏觀還是具體產業,都有重大作用。
向舉辦地“引智” 撬動地方發展的杠杆
歷史的事實表明,科技隻有為經濟社會發展所用,才能彰顯其應有的價值。
2009年在重慶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提出“森林重慶應從生態要經濟。”李文華認為,對於重慶來說,結合林權改革,將保護林和經濟林結合起來,給經濟林“鬆綁”,可以讓一批參與植樹造林的人獲取經濟效益,成為林地的主人。“森林重慶”提出后,重慶市林業部門陸續落實了林權制度改革和森林旅游等規劃。截至2014年,重慶市共打造近500家“森林人家”,吸引了周邊城市眾多都市旅游人群,大力推進了森林旅游產業的發展。
2014年,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在昆明舉行。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樊杰在年會前特地到大理、麗江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走訪,樊杰發現,“以用地條件考量,整個雲南就中部、東部大型壩子居多,也就是說從自然地理條件來看,隻有滇中比較適合發展城市群”。為此,他建議雲南省政府,“向外合作是趨勢,與其把大理、麗江捆在一起發展,不如讓大理、麗江都向外。”同時,樊杰還指出,從環境承載能力來看,雲南的承載能力較弱,應掌握好開發強度和開發方式。可以說,樊杰的建議為當地政府“如何推進‘滇式’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問題理清了思路。
西安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的重要城市,具有區位優勢。2016年西安市在舉辦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期間,成立了絲綢之路創新設計產業聯盟,並逐步建立了絲綢之路創新設計成果轉化平台、戰略規劃與創新設計服務平台、設計科學和人才培養平台及國際創新設計合作平台。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張彥敏認為,絲綢之路創新設計產業聯盟的成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起到助推作用,同時也更好地利用創新設計推動西部地區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多年來,中國科協年會充分發揮院士專家資源、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和特點,圍繞舉辦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性、緊迫性的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專題論壇、座談活動等,為舉辦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性問題,提供科學支撐和決策依據。同時,組織全國的科研機構和科技團體,與地方相應的科研機構和團體對接,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促進舉辦地的科技進步。
此外,中國科協還通過年會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舉辦地集聚。從2014年起,中國科協啟動實施學會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動員科協所屬全國學會發揮智力優勢,促進全國學會的創新資源與地市的科技需求充分融合,目前,已經確定了13個試點城市,勢頭良好。
承接年會成果 老工業基地期待“匯智破局”
老路走不動,科技要先行。本屆年會舉辦地吉林省作為典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面臨著“重工業比重大、輕工業比重小,國有經濟比重大、民營經濟比重小”的發展難題。時隔16年后,中國科協年會再次落戶長春,在吉林省科協副主席曹軍看來,這既是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的實際行動,也是吉林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促進對外開放的難得機遇。
據曹軍介紹,本屆年會將圍繞“創新驅動 全面振興”的主題,著眼吉林發展的戰略需求,圍繞“打通圖們江出海口戰略研究”、“吉林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研究”等吉林支柱產業發展熱點,邀請與會院士專家建言獻策。“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科協和全國學會就先后組織了92名院士專家深入吉林市縣、重點企業、產業園區和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全面調研,詳細了解我省有關產業發展現狀和制約發展的因素,研究提出破解難題的對策建議和有效措施。”
人才是創新之本。曹軍表示,年會期間,“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將首次面向海外科技工作者征集項目,著眼於為吉林引進一批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同時,“創新驅動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行動”首次將創新驅動工程工作引入年會,為開展技術合作、產業咨詢和成果轉化做好工作。
據吉林省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任方艷紅透露,長春新區還為本次“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專門出台了5個方面的扶持政策,即創業啟動扶持、投資支持、用房補貼、人才專項獎勵、子女入學保障等。其中創業啟動扶持政策的主要內容有:設立5000萬元大賽創業基金,對獲得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項目,落戶后分別給予150萬元、120萬元、100萬元及80萬元啟動經費。細節之處足見吉林省政府的重視程度。
對曹軍和吉林省科協而言,如何把院士專家的“智慧”持續留在吉林,是他們面臨的重大課題。曹軍告訴記者:“年會結束后,我們要將有關活動延續下去,對已對接的項目繼續跟蹤服務,做好項目落地﹔對未對接上的項目和需求進一步梳理,爭取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繼續組織院士專家等高層次人才服務企業技術創新,也充分利用年會的平台和有利契機,打造‘白山鬆水院士吉林行’品牌,形成高層次人才服務企業科技創新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