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新的技術面前,我們常常感到驚慌失措,比如人工智能。阿爾法狗橫掃棋壇,容易讓人聯想到,在其他行業和崗位,人類也會遭此厄運。
但我們可能忘記了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這位新伙伴。除了帶給我們競爭,它還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干為人類造福,而且已經在這麼做。
當地時間6月15日,美國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宣布,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反恐:具體做法是使用一套復雜的算法來篩查和過濾具有恐怖主義特征的文本、照片和視頻等。而在此之前的6月7日至9日,聯合國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探討了如何利用這項新技術來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聽夠了霍金和埃隆·馬斯克關於人工智能黑暗前景的警告后,我們倒不妨多想想光明的一面:人工智能可以為人類帶來哪些好處,以及如何讓它一直乖乖為人類造福?
與其當敵人 不如作工具
“有的人覺得它很玄,有的人覺得它很危險,我覺得人工智能技術其實就是一種工具。”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陶曉東在進入人工智能行業之前,曾從事醫學影像研究,在他看來,人工智能的工具屬性就好比“醫生手裡的手術刀”。
這個工具如今正在快速滲透到各個產業,為不同崗位上的人們提供便利。陶曉東以醫療行業舉例說,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可以從多種維度推動醫療服務的發展。
“比如,幫助醫生做他們沒時間做的事情,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陶曉東介紹,目前科大訊飛的語音電子病歷技術可以實現讓醫生通過“說話”來寫病歷,而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則可以自動處理影像,幫助醫生快速定位病灶。這樣就可以將醫生從繁瑣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節省出時間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甚至,人工智能系統還可以對醫療大數據進行分析,幫助醫院以及醫療管理部門進行決策。
陪伴是人工智能可以扮演的另一個溫暖角色。“很多兒童遇到的陪伴缺失問題,是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產品來解決的。”圖靈機器人副總裁王向一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該公司在兒童陪伴機器人上傾注了很多精力。他們為3—5歲、6—8歲的兒童研發出不同的人工智能聊天對話系統,並將之與孩子們喜愛的樂迪、多啦A夢等動漫玩具結合,目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互動的機器人小伙伴。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所發揮的作用更是令人眼花繚亂。谷歌除了研發出會下圍棋的阿爾法狗,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公司內部的十幾個數據中心節能。在非洲,人工智能系統被用於實時識別盜獵者並提醒工作人員驅逐他們,從而為自然保護區的動物們提供更多安全感。
工具無好壞 關鍵在於人
當然,作為一種工具,人工智能也會制造一些“麻煩”。
去年,微軟聊天機器人Tay在Twitter上罵臟話並發表帶有種族色彩的言論,被緊急下架。這件事的原因是,Tay可以學習網友說話,而網友教它說了不該說的話。如果說Tay只是發表了不當言論的話,更有人擔心,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會用於侵犯人的隱私、詐騙甚至用於武器。
“任何一種新技術的出現都會是這樣的。”曾在美國留學的陶曉東舉槍支的例子說,在美國槍支是合法的,他本人支持禁槍,同時也很贊同支持持槍的人的說法——槍不殺人,人殺人。“所有技術都有可能被用於不好的事情,比如核技術,既可以用於核電站,也可以用於核武器。”陶曉東說,人工智能是為人類造福還是制造麻煩,最終要取決於使用它的人。
不過在陶曉東看來,不必對此過於擔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解釋道,信息時代人們會收到很多騷擾電話,電信詐騙也更多,但隨之也出現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技術。“現在科大訊飛的電信防詐騙服務,就可以利用語義理解和聲紋識別技術,識別電信詐騙。”陶曉東介紹。
“與互聯網技術一樣,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也會帶來一個生態鏈。”王向一與陶曉東持類似觀點,她認為,這個生態鏈會環環相扣,如果有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做對社會不利的事,也一定會有人來對付這些事情。
至於人工智能可能會和人類“搶飯碗”,王向一則認為,不必過分解讀。因為這並非人工智能的“獨家本領”,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到來都會導致一些崗位逐漸消失,同時還會有新的崗位被創造出來。
就醫生這個職業而言,陶曉東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不會完全取代醫生。他所設想的智慧醫療的未來是,醫生和人工智能互相協作,醫生依據專業知識和經驗制定最終診療計劃。“在更多情況下,不是被人工智能替代,而是多一個助手。”陶曉東說。
成果須共享 約法有三章
去年9月,美國的亞馬遜、谷歌、Facebook、微軟和IBM五大互聯網巨頭聯手,達成“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和社會伙伴關系”。該聯盟的目標是向公眾介紹人工智能是什麼,並就人工智能涉及的倫理准則提出一些建議。
“人工智能的積極影響不僅取決於我們的算法,還取決於公眾對它的討論……要保証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好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該聯盟主席成員、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創始人之一穆斯塔法·蘇萊曼說。
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可能對社會帶來的沖擊。此次“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稱贊人工智能發揮的積極角色說“人工智能已經從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層面使世界發生變革”,同時又強調,必須要考慮這項技術帶來的挑戰和倫理難題。
這些挑戰中,除了人工智能可能被不當利用,以及和人類“搶飯碗”,還有人補充了一條: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而社會財富很有可能過於集中在人工智能巨頭手中。
國內人工智能行業也已有所行動。2016年4月科大訊飛牽頭國內多家企業發布《人工智能深圳宣言》,宣言提出:“應當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相關法律法規,同時積極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倫理道德的平衡點,引導形成符合人類發展的價值觀,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人類。”
談到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倫理准則,陶曉東認為,一方面應考慮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可以用它來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另一方面應考慮如何提供足夠的社會保障,幫助那些受到人工智能沖擊的人去轉型並融入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的出現會使社會財富的蛋糕變大,但要考慮如何去分配這塊蛋糕。”陶曉東說,工業革命時期新技術野蠻生長,贏者通吃,社會的進步建立在大批人失業的基礎之上,但現在,人類文明的進步已經不允許再這樣做了。“應該讓更多人從人工智能中獲益,共享人工智能帶來的成果。”(記者 劉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