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19日電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6月21日將迎來“夏至”。天文專家表示,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晝時間越長,北回歸線地區會出現“立竿無影”奇景。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至”是“極”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長至”。過了夏至這天,太陽的直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漸變短了。
“夏至這天正午,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將會出現‘立竿無影’奇景,有興趣的公眾屆時可試試看,‘太陽是如何轉身的’。”趙之珩提醒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大陸設有5處北回歸線標志,分別位於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雲南的墨江。
據相關史料記載,作為重要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這天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裡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這天,吃“夏至面”是我國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俗專家表示,之所以吃面,一是為了取一個好彩頭,另外,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含義。
夏至前后,國際空間站(ISS)將頻繁“漫步”天空。國際空間站距地球表面近400千米、與赤道平面成50度左右的軌道上運行,每90分鐘左右繞地球一周。
天文專家提醒說,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北方地區公眾可用肉眼欣賞到這難得的天上“馬拉鬆”,幸運的話,整晚可看到5至6次以上的ISS過境。(記者 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