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稱為南極北極之外的“地球第三極”。6月17日,江湖源綜合科考隊從拉薩啟程,標志著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活動正式啟動。這是時隔40余年后,我國再次對青藏高原進行大規模綜合性科考。
18日,江湖源綜合科考協調組組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徐柏青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未來一個多月內,中科院將組織100余名科研人員,從冰川與環境變化、湖泊與水文氣象、生物與生態變化、古生態和古環境等4個方面,對長江源頭區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錯區域進行觀測研究。
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中科院牽頭啟動了我國首次大規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獲得大量一手資料,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諸多空白。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院士看來,第一次綜合科考的目標是“大發現”,而此次科考的目標則是從變化中摸清青藏高原的環境特征。“近年來,青藏高原資源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需要通過綜合科學考察提出應對方案。”
談及青藏高原資源環境發生的變化時,徐柏青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暖濕化給高原及周邊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影響,比如冰川退縮趨勢加劇、高原冰湖潰決、洪水頻率增加、冰崩等新型災害出現。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湖泊面積的顯著增大。
以此次科考對象色林錯湖區域為例,色林錯湖的面積從1976年的1667平方公裡,增加到2009年的2324平方公裡,擴張40%左右。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面積變化最大的湖泊就是色林錯湖,它已取代納木錯湖成為西藏最大的湖泊。
“因此,我們將其列為此次科考的重點區域之一。觀測暖濕化給高原及周邊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評估其利弊,提出合理的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議,是此次科考的一項核心任務。”徐柏青表示。此次科考將為在色林錯地區建立國家公園和西藏經濟社會長期發展提供科學基礎數據和建議。
除了江湖源,此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還確定了河湖源、中巴經濟走廊、南亞陸路通道等重點考察區域。徐柏青介紹,河湖源科考主要在阿裡地區進行,以“亞洲水塔”為核心,重點考察冰川變化及其影響﹔中巴經濟走廊科考重點關注“水與災害”,冰川消融會帶來一些自然災害,比如泥石流等,凍土融化會對道路等各類大型工程產生影響﹔南亞陸路通道科考則側重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災害研究。
此次科考中,還將使用無人機、無人船和衛星等新技術手段採集數據。自動觀測設備的引入,將使數據採集更具系統性、全面性和長期性。
徐柏青介紹,無人機主要應用在冰川影像拍攝場景中。比如,在人難以抵達的危險區域,可以用無人機拍攝冰崩,用於了解研究冰崩現象發生的物理過程。無人船則是首次應用於青藏高原的湖泊水文氣象考察,設置好航線和測量程序,無人船能自動檢測傳回湖泊深度、湖水pH值、電導率等參數。(記者 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