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 科學家對一種真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分泌蠍子毒素和蜘蛛毒素,可有效殺滅傳播瘧疾的蚊子,但對人體和自然環境無害,這有望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生物控虫手段。
美國馬裡蘭大學在近日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指出,該校科學家與中國、布基納法索和澳大利亞同行合作,培養出的轉基因真菌能在5天內阻止90%的蚊子傳播疾病。
在瘧疾肆虐最嚴重的地區,有一些蚊子進化出了抗藥性,傳統殺虫劑對它們無效。世界衛生組織把抗藥性列為控蚊的最大威脅,關系到對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病毒性腦炎等疾病的控制。
研究人員使用的真菌名叫平沙綠僵菌,天然具有滅蚊效果。此前研究表明它隻侵襲那些會傳播疾病的蚊子,如岡比亞按蚊和埃及伊蚊。真菌孢子接觸到蚊子的身體后,就會開始生長,穿透外骨骼,最終從內部殺死蚊子。但平沙綠僵菌自身的殺傷力不強,需要大量孢子和很長時間才能達到致死效果。
研究人員把不同的基因植入平沙綠僵菌,使其能分泌一種或多種神經毒素,包括蠍子和蜘蛛的毒素。用有抗藥性的野生蚊子進行的試驗發現,各個品種的轉基因真菌滅蚊能力都比天然品種要強,其中最強力品種的毒素組合來自北非沙漠裡的黃肥尾蠍和澳大利亞的漏斗網蛛。
為了確保安全,研究人員進行轉基因操作時加入了一段特殊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代碼,它能起到開關的作用,使毒素基因隻有在蚊子血液中才被激活,避免毒素進入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