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利用二手火箭在太空修建空間站的計劃沉寂多年后,再次獲得支持。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日前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與三家私企簽訂一份投資1000萬美元的合同,研究將二手火箭變成能容納一名宇航員的太空實驗室的可行性,試圖為二手火箭找到新的歸宿。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太空實驗室”(Skylab)升空之前,被譽為“現代航天之父”的美籍德裔火箭專家韋納·馮·布勞恩就曾建議,用兩個土星IB火箭(Saturn IB)分別搭載空間站部件和宇航員,在同一天相繼發射升空。當兩個火箭都進入軌道后,宇航員可以在太空遙控釋放火箭燃料罐內的剩余氫氣,將燃料罐組裝成空間站。這種分開發射的思路能減輕火箭載荷的重量,大大節省近地軌道發射成本,火箭燃料罐也不因被棄造成浪費和污染。該設計擱置多年后再次受到NASA的關注。
此次NASA選中的三家商業太空公司分別是納米艙(NanoRacks)、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和勞拉太空系統(Space Systems Loral)。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將提供二手“阿特拉斯5”火箭,納米艙公司研究如何將二手火箭改裝成開展太空實驗和供宇航員生活的空間站,而勞拉太空系統公司負責研制機器人在軌組裝技術。
納米艙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杰夫·曼博表示,新計劃將提供一種成本更低的太空發射選擇,且與地面組裝后發射相比風險更低。之前用過一次就被丟棄的“阿特拉斯5”火箭,將變身為迷你空間站。一旦研究成功,這種低成本空間站還會有益於火星等深空探索領域。(記者 聶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