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預見”到“遇見”——

十五年軟交會演繹中國信息技術“成長史”

2017年06月16日08:13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從“預見”到“遇見”——十五年軟交會演繹中國信息技術“成長史”

新華社大連6月15日電 十五年前,人工智能、VR技術只是《黑客帝國》中的幻想因子,人們在科幻電影中“預見”未來。

十五年后,人機交互已不再是實驗室的秘密,VR眼鏡也在游戲領域廣泛應用。昔日的幻想,變成今日的現實。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十五年間,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也迎來了第十五個年頭。15日,為期四天的第十五屆軟交會在大連召開,千余位行業“大咖”攜新潮成果、產品前來,掀起了一場“數碼時代”的頭腦風暴。

大開“腦洞”:千余“大咖”思維交鋒,暢談“數據跨界”

“想象你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人們通過思想來操控電腦、駕駛汽車、與他人進行交流,不再需要笨重的鍵盤或液壓方向盤……”

這些“腦洞”大開的文字,源自2010年在美國出版的暢銷書《腦機穿越》序言。

寫下上述“意念掌控生活”的作家,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法國科學院院士米格爾·尼科萊利斯,此番也亮相第十五屆軟交會,暢談“數據跨界”,與大家“頭腦風暴”人機交互的未來。

與米格爾·尼科萊利斯一同來到的,還有上千名業內知名專家學者與海內外有影響力的企業高管、CEO等“大咖”。本屆軟交會上,搭建“全球化IT產業交流平台”成為顯著特征,來自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團組、二十五家世界500強企業積極參展,海外參展企業數量超過150家﹔十幾個國家的商務參贊親臨展會,3000多名海外客商參會,國際觀摩團組覆蓋了全球近六十個國家和地區。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這些新潮、熱火的理念,在本屆軟交會交流討論。除了“頭腦風暴”,本屆軟交會還將紙面概念變成現實——通過引入美國硅谷、以色列等科技創新前沿的高精尖項目,篩選德國、英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家的技術產品合作,開拓阿拉伯、中西亞、南美等“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潛力需求。

走過十五年:“變”的是熱點,“不變”的是希望與機遇

從最初的軟件研發、外包話題,到今天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尖端前沿討論,軟交會已走過了十五個年頭。

2003年9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為國家級軟件交易會。2003年9月26日至29日,首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在大連隆重舉行。

十五年來,軟交會舉辦峰會、主題類論壇、行業應用類論壇、技術類論壇等五百余場,近五千名國內外頂級專家和行業領軍者做客演講。硬件方面,展覽面積由最初的1.1萬平方米,擴大到3.5萬平方米﹔參展客商從四百多家,增加到八百多家﹔國際展區比例翻了三番,國內省市團組已覆蓋全國五十多個省市。

隨著時代與科技發展的更迭,軟交會“變”的是話題與熱點,“不變”的是信息技術的戰略重要性與“前沿”思維。

大連軟件園總裁高煒表示,軟交會作為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公共服務平台,始終進行著產業政策發布解讀、行業趨勢分析預測、新技術新產品推出。

十五年間,軟件和信息服務不斷深入創新,產業格局不斷轉型升級,已全面滲透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

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王悅坦言,五年、十年前,軟交會的熱點主要以服務外包為主,后來轉向雲服務、電商等領域,近年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發力。“軟交會作為國內唯一的國家級軟件交易會,國際化程度每年都在不斷提升。企業借助這個平台發布新產品,受益良多。”

“在我的國家,很多人對中國IT技術的迅猛發展非常關注,也很期待與中國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合作。”來自津巴布韋的利伯蒂·特維文薩是一名網頁設計師,“‘一帶一路’舉世關注,我希望這可以促進IT技術、信息互聯等方面來到非洲,為中非合作帶來更大商機。”

鏈接未來:“新IT”構建“新生態”,提供經濟轉型“新動能”

IT技術、大數據迅猛發展,“黑科技”層出不窮……中國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產業發展至今,已不再只是單純的產業和平台。專家表示,信息產業已成為一種可以鏈接未來的經濟模式,是中國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撐,可助力經濟實現綠色轉型。

“未來,簡單的勞動將被機器取代。社會對簡單高級技工的需求會越來越少,人工服務將主要專注於呈現差異化、個性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高文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可以用盡可能低的成本,滿足人們最高的需求。

隨著新IT技術向生產要素領域的深度滲透,基於此構建的智能產業新生態,孕育推動著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也成為核心力量。業內人士認為,以信息化助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重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可以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在引入最新的信息技術方面,政府的宏觀布局至關重要。”高文舉例表示,近年國內外流行4K電視概念,廣東省目前由政府出面,整體布局推行“4K行動計劃”。通過政府打通整體環節,投入資源補齊短板,並配套提供節目源,將為廣東省增加6000億元新產值。

放眼全球,有專業機構預測,未來十年“萬物互聯”創造的商業價值或可達到19萬億美元。“新IT”產業依托智能產業構建的“新生態”,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實力,在產品、技術、模式和業態等方面不斷顛覆。

“軟件定義著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斷促進數字化社會的形成,這是二十年前我們無法想到的。”多次參加軟交會,並發表主題演講的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表示,過去二十幾年,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僅是一個開始。“今天,越來越多的創新行為、企業變革,都與互聯、軟件、計算相關,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儲備人才、集聚資源,持續形成產業推動力。”(記者 彭卓 王瑩 白涌泉)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