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成都6月15日電 (記者蔣建科)在今天舉行的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打造的工業互聯網雲平台INDICS正式面向全球發布。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高紅衛說,工業互聯網是集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採集與挖掘技術於一體的全球性工業創新載體。通過構建制造業“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公共平台,通過促進雲端企業智能制造、協同制造、雲制造能力形成,可以最終實現“企業有組織,資源無邊界”的目標,從而適應信息經濟時代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早在2009年,中國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就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雲制造的理念,自2015年航天雲網創建后,航天科工就為航天雲網設計了明晰的使命框架。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雲平台,這些工業雲的平台應用已滲透到制造業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物流、服務等全部流程,不斷推動制造業研發創新體系、生產組織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持續變革。
我國擁有相對較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業務齊備、產業鏈完整,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階段,必須抓住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窗口期”。高紅衛說,中國的制造業多數處於“工業2.0”時代,少數處於“工業3.0”時代,極少數分布於“工業1.0”和“工業4.0”兩端。從中國實情出發,INDICS需要具備比美國和德國工業互聯網更多的功能,必須服務於制造業的新老形態、大小規模、各種體制、各種業態的市場主體,向用戶提供全過程、全要素、全生態的服務。
來自中國航天科工的數據顯示,INDICS平台自2015年6月15日上線運行,兩年來,注冊企業數達到近80萬戶,其中境外企業3000多戶,中小微企業佔比超過90%,私營企業佔比超過90%,與線下實際分布一致﹔線上協作需求發布約1000億元,協作成功約400億元﹔業務運行過程嵌入雲平台企業1500余家,設備接入雲平台6000余台,這已經是全球已知嵌入企業數和接入設備數最多的雲平台。
專家指出,隨著工業互聯網平台的不斷開放,“人人皆可制造”也有望成為現實。工業經濟時代,大多數企業受制於自身制造能力的限制,僅有那些國際一流企業才有可能將超一流的創意變為超一流的產品。而如今,工業互聯網上的每個企業,哪怕是小微企業,隻要擁有超一流的創意,都有可能通過智能制造、協同制造、雲制造的方式生產出超一流的產品。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6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