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生活來了,信用社會還遠嗎

無現金生活逐漸普及的過程中,信用正在成為每個人的寶貴財富,成為第二身份

2017年06月16日07: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刷一下手機,吃穿住用行全搞定,甚至在路邊吃個肉夾饃,都能掃碼。這種生活體驗,不少外國人都覺得很新鮮、很酷,但卻是我們的日常。

  這不,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無現金生活,不久前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年評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而早在2016年年初,就有美國記者來北京體驗24小時無現金生活,用微信支付過了一整天后,被中國在線支付的強大、方便震驚了。

  不經意間,生活中使用現金的時候越來越少了,錢包裡的錢好長時間不用補充。不經意間,我們去周邊國家旅游,“能刷支付寶”成了商家的廣告。

  無現金生活,好處顯而易見。首先,讓公共服務和消費的體驗不斷升級,降低了全社會的交易成本。比如,去醫院看病,可以享受先診療后付費,不少醫院都把預約挂號從自助機搬到手機上,不用排長隊了。

  其次,這種生活方式不是孤立的,不斷催生裂變出更多便捷、好玩的生活方式,例如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房屋、共享冰箱……

  最后,具有更深遠意義的是,無現金生活,有助於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信用騎車、信用住店、信用醫療……無現金生活的背后,不僅是人們支付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筆筆支付累積的信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押金是無現金生活的一道交易門檻。在共享經濟大熱的浪潮下,包括共享單車等服務平台都選擇了與個人信用體系合作,免除押金,以降低新用戶選擇門檻。最近,北京、上海租借共享單車可以信用免押了,不僅節省了時間,還降低了押金風險。

  除此之外,包括停車場抬杆走人、酒店先住后付、公交車掃碼乘車、金融分期借貸等越來越普及,也說明在無現金生活逐漸普及時,信用正成為每個人的寶貴財富,信用正成為人的第二身份。信用缺失或者信用不良可能寸步難行,而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則可以推動整個社會綜合治理的發展。

  不可忽視的是,無現金生活不能屏蔽現金交易。畢竟,社會上還有不少人,比如老年人,不會使用移動支付,要保証他們的生活不因為無現金的推廣而受到影響。這一點,切記,切記。(慕 東)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6日 22 版)

(責編:張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