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 將探索黑洞

2017年06月15日13:24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標題:我國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 將探索黑洞

  人民網北京6月15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今天11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四號乙(CZ-4B)運載火箭將一顆“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發射升空。作為地球上空無數“眼睛”中的一隻,它的目光將聚焦深遠的宇宙,觀測黑洞、中子星等遙遠天體。

  “慧眼”識黑洞

  這顆被稱作“慧眼”的衛星,肩負著四大任務:一是通過對銀道面、銀心和核球的大天區掃描巡天和監測,發現新的高能變源和已知高能天體的新活動﹔二是通過對河內黑洞和中子星進行長期高頻次監測,理解黑洞和中子星系統的活動和演化機制﹔三是通過對高流強河內黑洞和中子星進行高統計量觀測,理解吸積黑洞和中子星系統的基本性質﹔四是利用其擴展到200 keV-3 MeV能段的探測能力,獲得新的伽馬射線暴及其它爆發現象的能譜和時變觀測數據,理解高能劇烈爆發天體的基本屬性,研究宇宙深處大質量恆星的死亡以及中子星並合等過程中黑洞的形成。

  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質量約2.5噸,設計壽命4年,本體呈立方體構型。硬X射線調制衛星工程總師馬世俊介紹,該衛星裝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4個探測有效載荷,可觀測1~250keV能量范圍的X射線,有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等多種工作模式,可實現寬波段、大視場、大有效面積的空間觀測。

  原始創新實現“低成本高精度”

  “慧眼”可以說是同類衛星中的“集大成者”。

  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一司副司長趙堅介紹,該衛星是基於我國科學家李惕碚院士原創的直接解調成像方法,解決了低成本探測器成像問題,實現寬波段、大視場、大有效面積的空間X射線觀測。

  同時,衛星有效載荷種類全、規模大,探測模式多,在世界現有同類衛星中,具有先進的暗弱變源的巡天能力、獨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變觀測能力。

  當然,能夠實現如此復雜的功能,也需要衛星平台系統的“功底”過硬。

  國際最靈敏探測器

  趙堅介紹,目前國際上,在軌運行的X射線天文衛星有7顆。

  “慧眼”在同類衛星中有如下優勢。首先是大天區、大有效面積的寬波段X射線掃描巡天觀測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發現處於爆發態的X射線暫現源。

  其次,“慧眼”還有大面積、寬波段、高時間分辨率、高能量分辨率的定點觀測能力,可以高統計量地研究X射線快速光變和能譜快速變化。

  另外,“慧眼”具有國際上硬X射線至伽馬射線能段最大面積的探測器,使硬X射線天文望遠鏡衛星成為這一能段天空中最靈敏的爆發天體探測器。

  數據國際共享 推動國際合作

  據了解,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在制定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的數據管理辦法,遵循公開共享的原則,各國的空間科學工作者都可按規定,研究和使用衛星的數據。

  趙堅表示,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的成功發射,將推動航天技術發展,大幅提升我國空間技術水平。衛星將對一系列的高能天體及其活動開展前沿性探索,為高能物理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通過觀測數據的共享和發布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促進航天領域的開放共享。同時,通過科學攻關,促進研究人才的培養,加強我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

  “十三五”期間空間科學將進軍火星

  我國的空間科學事業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空間科學大國。近年來,在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這兩項重大航天工程之外,隨著“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多枚空間科學專項衛星相繼升空,我國空間科學事業正朝向更深遠的太空進發。

  記者了解到,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在會同有關單位編制《關於促進空間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提出我國空間科學后續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趙堅透露,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有四次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和探測器實施發射:包括中意電磁監測試驗衛星、中法海洋衛星、中法天文衛星,以及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