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清澈已不在 到底是“誰”污染了河流?

2017年06月15日08:3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不管是“春來江水綠如藍”,還是“疏影橫斜水清淺”,詩人們筆下的江河總是伴隨著粼粼波光和潺潺水聲。事實上,巍然屹立的高山和波瀾壯闊的大海相比,河流總會給人們一種靈動、純淨的感覺。但近些年來,我國許多地區的河流污染情況日趨嚴重,那種清澈見底的河流早已成為很多人難以找回的童年記憶之一。河流污染由直接或間接排入河流的污染物造成,表現為河流水質惡化。一般而言,如果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超過了河流的自淨能力,就會出現河流污染的現象。那麼,河流到底是被“誰”污染的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6月3日,在青島市白沙河300畝生態濕地間,野鴨正帶著寶寶四處覓食。(王海濱/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工業廢水危害大,重金屬污染威脅人類健康

有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生產過程中不重視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直接將工業廢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這就會造成河流污染。

有些人認為“被污染的只是河流,與自己沒多大關系”,於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事實上,河流污染最終會威脅人類健康。以工業廢水為例,工業廢水中常常含有一些有毒的重金屬元素,這些重金屬元素被排放到河流中后,如果被人飲用,會直接損害人體器官。同時據《科技日報》報道,如果用含有重金屬元素的河水澆灌農作物或者喂養家畜,那麼這些重金屬元素會在食物鏈中流通,最后在食物鏈的末端,即人體中聚集,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有毒的重金屬元素對人體器官的損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其一旦進入人體,就很難被徹底排出。

農業生產污染河流,營養元素也可能是罪魁禍首

為了抵御害虫對農作物的侵擾,農業生產中經常會使用一些農藥,但殘留的農藥會附著在土壤上,然后隨著雨水進入河流,如果進入河流的農藥較多,就會對河流造成污染。另外,農作物的生長需要氮、磷等營養元素,於是在農業生產中還經常會使用一些富含這些營養元素的化肥。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氮、磷等物質本身沒有毒性,但如果這些物質被大量排放到河流中,會使河流水質富營養化,進而導致藍藻大量繁殖,破壞河流生態系統。

生活污水的危害不容小覷,保護河流人人有責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廁所沖洗水、廚房排水、洗滌排水、沐浴排水等。據《中國環境報》報道,這些污水中一般都含有某些化學元素,所以如果將其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會破壞河流原有的生態系統。同時,生活污水中也含有氮、磷等物質,當這些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也會使河流水質富營養化。

因此要想解決河流污染問題,不僅需要政府加大監管力度、水廠提高淨水技術,而且需要人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正確處理污染物,自覺保護河流環境。(徐曉瑩)

本文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訪問學者劉杰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趙鵬(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