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提出一種完全用碳制成運算元件的設計方案。他們表示,這一元件未來能被制造得比硅晶體管更小,且性能更好,有望替代硅晶體管,大大提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現有電子設備離不開晶體管,這種微小的硅結構器件類似開關,能打開和關閉電流。近年來,工程師們一直在想方設法利用電子的自旋屬性,制造新型晶體管和自旋電子設備。例如,用石墨烯等碳材料制造集成電路的基本運算組件——邏輯門,但迄今尚未成功使這種新型邏輯門實現有效的“級聯”,即把信號依次傳遞下去。現在,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電子和計算工程學助理教授約瑟夫·弗裡德曼領導的團隊提出了一種能實現級聯效果的全新設計方案,且能在沒有物理接觸的情形下“無線”傳遞信號。
在新的自旋電子電路設計方案中,科學家們使用了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納米帶兩種碳材料,后者指寬度小於50納米的石墨烯條帶。基於電磁學的基本原則,電子流經碳納米管形成電流,電流產生磁場,磁場影響附近石墨烯納米帶內的電流,從而實現多個邏輯門之間的級聯。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石墨烯納米帶之間的通訊通過電磁波進行,不像硅半導體通過電子的流動實現,因此,新計算系統的通訊速度會快很多,時鐘頻率有望達到太赫茲(每秒一萬億次),比當前主流計算機快1000倍。另外,新原件能被制造得比硅基晶體管小得多,而目前硅基晶體管的大小幾乎接近極限。
這一設計方案目前仍處於藍圖階段,弗裡德曼表示,他們計劃下一步制造出這種全碳、級聯自旋電子運算系統的原型器件,並檢驗其效率。(記者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