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國家創新藍皮書:中國創新發展報告(2016)》指出,從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創新成果和創新效益四個方面來看,我國國家創新能力近年來迅速增強,四方面得分不斷提高,可預估未來30年,我國的創新能力將大幅提升。
藍皮書以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測度指標體系為基礎分析認為,1991年—1999年為我國科技創新的起步階段,2000年—2007年為加速階段,2008年—2014年為穩步發展階段。通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各維度創新能力協調共進的發展局面,但創新資源的使用率和創新成果的經濟轉化率依然較低,需要加大這兩個領域的改善力度,銜接好“資源→成果→效益”這個創新鏈條,促進知識擴散、轉移和使用。
由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教授主編的這份藍皮書,還選定6個具有可比性的國家創新能力核心指標,並以2020年美國各核心指標的預測值作為目標值,計算出“中國科技創新能力追趕指數”,動態考察中美兩國創新能力的差距。結果表明,20年來,我國創新能力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與美國仍存在明顯差距,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人口體量龐大,經濟結構有待優化升級﹔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創新資源的使用效率落后於美國,科技方面的投入產出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記者 李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