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人工疏花疏果用工量大,我感覺比套袋還麻煩!”正值蘋果生長旺季,但山東果農王景波望著滿樹果實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眼前這7畝蘋果園疏花疏果特別麻煩,“每畝用工最少8個,一天100多元,干下來需要多花1000元。”
飽受困擾的不僅是王景波。受傳統栽培方式和有效藥劑缺乏等因素制約,目前我國大約99%的果園普遍實行人工疏花疏果,相對高額的人工成本侵蝕了單薄的蘋果利潤,果農們紛紛想法克服而不得。
這一切,被山東省果樹所研究員王金政看在眼裡,他和同事們針對上述難題攻關已9年有余。作為國內果樹科研界的“大拿”,他試圖搞清楚如何減少用工,用科技手段智能疏花疏果。
“改用王金政老師的化學疏花疏果技術之后,每畝少用五六個人工,直接減少成本600—800元。”因為跟王金政關系相熟,王景波率先嘗試了果樹所的新技術,“我在三年生的嘎啦樹上噴了70畝、單果率達到了70%﹔推廣到我們這邊的600畝果園裡,節省了人工成本40多萬元。”
5月下旬,專家們來到王景波的基地裡,對山東省果樹所承擔的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花果管理崗位重點任務“蘋果化學疏花疏果技術研究與示范”技術及其應用效果進行了評價。“這項技術符合現代果園生產發展的迫切需求,可操作性強,示范效果良好,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在全國蘋果主產區域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韓明玉說。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王金政對該技術做了解讀:“首先,蘋果化學疏花疏果可以降低用工成本,比人工疏花疏果每畝果園可以節省800至1000元。第二,化學疏花改善了果樹營養,兩次疏花以后,效果比較好,果個比沒有疏花疏果的明顯增大。第三,化學疏花疏果選用的藥劑,對果樹下一步生長發育有比較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化學疏花疏果用的鈣制劑,在疏花得同時補充了樹體的鈣,補充鈣以后,對由於因缺鈣引起的生理病害,是個有效地防止。”韓明玉也十分看好這項技術,“如果普遍實行化學疏花疏果技術,僅山東省每年可節省35億—50億元成本。”(記者 魏東 通訊員 劉觀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