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剛研究煤燃燒技術是從2004年開始的。當時,這個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的研究員,提出了煤炭的預熱燃燒技術。就此他在實驗室裡開始了無休止的試驗。
在煤炭領域,有一種低階煤,就是煤化程度較低的煤。我國低階煤儲量巨大,約佔煤炭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低階煤通過熱解工藝廉價地得到油氣,殘留物是熱解半焦。由低階煤熱解產生的半焦燃燒有三個難點,一是點火難,就是要想把煤燒起來,必須將其放入已經加熱到300多攝氏度的爐膛裡,相當於在家裡煤燒時,要用紙或木柴燒到一定溫度再放進煤﹔二是提高燃盡率難,想把煤燒干淨不易,我們平時看見的濃煙滾滾正是燃燒不充分的表現﹔三是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難。可以說,實現熱解半焦的清潔高效燃燒利用,已成為制約我國低階煤分級轉化的技術瓶頸。
呂清剛發現了傳統燃燒的矛盾之處:燃煤過程是煤和空氣一起燃燒的過程,低階煤隻有燒到1500攝氏度時才能燒盡,但此時空氣中的氮氣就會變為氣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出來了。如果降低燃燒溫度倒是可以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但燃煤又不充分,經濟性又差了。
呂清剛另辟蹊徑。他於2004年提出了全新的預熱燃燒技術,就是在煤燃燒前先進行預熱處理,在燃燒器裡加熱到800—900攝氏度,然后再送進爐中。這樣隻需1100攝氏度就能把熱解半焦燃盡,氮氧化物的排放也由傳統的400—500毫克/標立方降為100毫克左右/ 標立方。
實驗室裡技術走通了,但沒有企業願意投錢。剛好,2011年中科院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他的研究被列入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項目。
在專項的支持下,呂清剛的技術日漸成熟,並完成了中試,目前正在廣西和山東做工程技術示范。他的研究還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記者 李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