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是否有機會化解?可燃冰開啟未來能源之門

2017年06月09日08:0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5月18日,振奮人心的捷報傳來,據新華網報道,我國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試採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安全可控地成功開採泥質粉沙型天然氣水合物。對於最近持續刷屏的可燃冰,你了解多少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藍鯨1號”承擔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任務

(中集來福士/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可燃冰經常被大家稱為“氣冰”“固體瓦斯”。據《南京日報》報道,可燃冰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從外形上看,它就像是白色或淺灰色的冰雪晶體,卻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可燃冰的形成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一是溫度,生成可燃冰的適宜溫度是0-10℃之間,最高限是20℃﹔二是壓力,形成可燃冰需要足夠的壓力,但也不能太大,在0℃時,30個大氣壓以上就可﹔三是氣源,天然氣是可燃冰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適量的水,這是可燃冰不可或缺的成分。正如《沈陽晚報》的介紹:在相對的高壓低溫下,天然氣與水發生作用所形成的水合物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分布在哪些地方?

可燃冰廣泛地分布於陸地與大海中。具體來說,中國新聞網介紹,可燃冰大多分布於陸地凍土區或距海面900米到1200米的深海沉積物中。在我國,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凍土帶,南海海域預計有740多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青藏地區又發現了350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未來探明的可燃冰可能還很多。

未來能源:為環保可持續發展做貢獻

很多人都稱可燃冰為清潔的“未來能源”,可燃冰的成功試採對於應對人類的能源危機以及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參考消息網介紹,可燃冰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首先,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在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十倍,並且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其次,可燃冰燃燒后僅會產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是被公認的、真正的綠色能源。(李易明)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吳光恆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