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石泉透露,航天科工正以“信息化、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為四個關鍵,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發展成本可控和使用方便可靠的航天技術與產品。其中,研發水平起降、可重復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取得顯著進展。
據介紹,航天科工以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臨近空間浮空器和近地軌道衛星為平台,裝載通信、遙感及導航增強載荷,開發相應的地面裝備和空間信息應用產品,多層次構建信息網絡,實現全域信息覆蓋和局域信息增強,致力於滿足地面網絡尚未達到地區的互聯網接入和物聯網應用需求。
同時,航天科工正努力提升進出空間能力和性價比。在進入空間方面,航天科工大力發展性能可靠、成本受控、使用便捷的固體運載火箭,今年已成功完成快舟一號甲、開拓二號甲兩次火箭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噸的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也將於今年年底首飛,面向大規模組建星座的商業運載火箭“班車化”應用有望成為現實。
在空間返回方面,基於創新思路研制的空間貨物返回艙進展順利,爭取為國際國內各類用戶提供空間物資下行服務,計劃2019年搭載發射入軌進行驗証。在空天往返方面,聚焦於研發水平起降、可重復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現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取得顯著進展。
航天科工還布局了空間軌道艙及其商業應用項目。劉石泉介紹說,軌道艙將提供一個“集中、開放、共享”的平台環境,供需求方開展空間新材料制備、檢測、試驗等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推廣應用研究。(記者蔣建科、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