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我國類腦智能領域首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合肥建成。該實驗室將對人腦機制展開研究,通過借鑒人腦機制,攻關人工智能技術。那麼,關於類腦智能,你又了解多少呢?
5月15日,市民和專家在浙江機器人產業集團奇點機器人體驗館觀看機器人操作。(張輝/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類腦智能讓人工智能“機制類腦、行為類人”
據《合肥日報》報道,類腦智能就是通過借鑒腦神經結構及信息處理機制,研發出的“機制類腦、行為類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通俗來說,就是通過研究人腦,制造出模擬人腦思維的人工智能系統,打造“升級版”的人工智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吳楓表示,智能化是人類社會下一個技術形態的標志,而類腦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必要途徑。類腦實驗室理事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也表示,“通過發展類腦智能可以揭示人腦信息處理的途徑,有利於完備智能技術體系,推動我國智能產業發展”。
六個步驟將“模擬的人腦”變“人腦”
據央視網報道,類腦智能的發展面臨著三大瓶頸,即腦機理認知不夠清楚、類腦計算模型和算法不精確、計算架構和能力受制約。因此,研究類腦智能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制約。但吳楓在接受《合肥晚報》採訪時卻表現得很有信心,他表示,“實驗室”將通過研究腦認知與神經計算、類腦多模態感知與信息處理,實現類腦神經芯片與系統、類腦計算系統和量子人工智能的三大突破,最終形成類腦智能產業。吳楓介紹,“實驗室”的主要內容分以下六步:
1、對人腦進行大數據分析,更好掌握人腦的運行規律。
2、讓“類腦”學會人腦的最基本功能,也就是讓“模擬的人腦”學會視覺感知、聽覺感知和語言處理,最終實現“類腦”的智能決策。
3、將類腦智能“裝入”芯片並“批量生產”,應用到多領域中。
4、建立集成型的類腦計算平台,實現大規模並行計算。
5、以量子技術為依托,實現“人腦+電腦”的“雙腦計算”,建立新型計算系統。
6、研制具備自主能力的類腦智能機器人。(趙鵬)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