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計算模型,首次利用全原子力場模擬構建了大豆細胞膜的詳細結構。這一成果對膜蛋白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有助於推動生化藥劑、生物燃料等產品的開發。
細胞膜是防止細胞外物質自由進入細胞的屏障,它保証了細胞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使各種生化反應能夠有序運行。對於細胞膜結構和行為的研究,可以提供糖分、激素和小藥物分子如何通過細胞膜、對細胞的滲透程度如何等寶貴信息。
過去大多數關於細胞膜建模的研究集中於酵母菌、大腸杆菌等單細胞微生物,而高級生物都具有由磷脂組成的雙分子層細胞膜。此次馬裡蘭大學研究人員之所以選取大豆細胞膜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其被廣泛研究,有大量的實驗數據可用於驗証計算模型的有效性。
研究人員使用了分子動力學計算機模擬技術,通過全原子脂質力場,使用七類磷脂和兩種甾醇,來模擬大豆細胞膜的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研究脂質是如何自組裝成雙層膜的。他們在最新一期《化學物理雜志》上發表論文稱,新模型與此前實驗數據表現出了良好的一致性,顯示出大豆細胞膜的詳細結構:磷脂在形成雙層結構時,疏水性尾端指向膜的中間,親水部分則朝向細胞的外部和內部。新模型還顯示,相似的未飽和脂質會傾向於聚集在一起,這是科學家以前沒有觀察到的。研究人員稱,這種聚集行為令人驚訝,是由磷脂疏水性尾端的范德華力造成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他們首次利用全原子脂質力場來模擬大豆細胞膜結構,這對於膜蛋白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有助於推動生化藥劑、生物燃料等產品的開發,同時,也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植物是如何感應外部壓力的。(記者 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