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航天夢:“月宮365”計劃到底在研究些什麼?

2017年06月07日07:5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古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神話,寄托著古人對太空豐富想象與向往﹔今有載人航天、月球基地、深空探測等航天活動,為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而努力奮斗,“月宮365”計劃就是眾多航天活動之一。據新華網報道,2017年5月10日,“月宮365”計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室正式啟動,8名志願者分成兩組將輪流進入“月宮一號”,進行為期365天的實驗。那麼,什麼是“月宮365”計劃?“月宮一號”又是什麼樣的?

2017年5月10日,第一組兩名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在“月宮一號”的植物艙內向艙外致意。(鞠煥宗/新華社)

“月宮365”計劃要做什麼?

“月宮一號”在2014年5月20日第一次成功完了我國首次長期多人密閉實驗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實驗中,“月宮一號”的總閉合度達到了97%,三位志願者依靠系統循環供給的氧氣和水在這個“微型生物圈”內生活了105天。除了實驗前儲備的小部分熟食,志願者的其他食物都是在循環系統中獲得的。

“月宮365”計劃是在第一次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更長時間和更高閉合度的多人次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綜合實驗。據《科技日報》報道,在同類型實驗中,我國的這次實驗是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人工生態系統實驗。“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表示,在進行了第一次的閉合實驗后,團隊根據實驗觀察的結果和實驗人員反饋的問題對“月宮一號”的軟硬件進行了調整和升級,這次的“月宮365”計劃希望在增加一人的基礎上將“月宮一號”的生態系統閉合度提高到98%(閉合度的提高就意味著離完全實現艙內的自給自足更近一步)。

劉紅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月宮365”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明晰在不同代謝水平的乘員組合變換、超高負荷沖擊、遭遇停電故障等的情況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的抗變換性,進一步驗証和完善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的調控技術,並研究該生物系統可靠性的評價方法。

“月宮一號”是什麼樣的?

據《安徽日報》報道,“月宮一號”實際上是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的一個“微型生物圈”,它的總面積為160平方米,總體積為500立方米。其中,綜合艙中有人員起居間、人員交流工作間、洗漱間、廢物處理間以及昆虫間,主要是用於實驗人員日常的生活、工作以及動物的養殖﹔而植物艙則主要用於不同植物的栽培和篩選,裡面種有糧食作物、蔬菜和水果,實驗人員可以通過控制植物間的環境條件來滿足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

這次的實驗是我國對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探究,能夠為我國未來航天計劃的實施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論和更加先進的技術支持,對於我國航天夢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倪凌霄)

本文由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劉乃金副主任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