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一款機器人有“喜怒哀樂” 找它談心靠譜嗎?

2017年06月01日14:1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機器人能與人類談心嗎

  最近,中美科學家開發出的一款聊天機器人因擁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而引發關注。充滿個性、形狀各異的機器人是許多科幻電影中的重要元素,而在現實生活中,它們的一些專業技能也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能掃地下棋,甚至寫稿。但是,機器人能與人類談心嗎?

  能聊天的機器人,最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開發出來了。它的名字叫作“伊麗莎”,能夠模仿心理治療師問一些開放而模糊的問題,比如“您感覺如何”“這是什麼意思”“請繼續說”等。一些人還真誤會了,以為自己在與真人對話。

  但“伊麗莎”隻能完成針對特定領域的對話,遠遠稱不上智能。隨后的幾十年裡,不斷有一些聊天機器人問世,如1972年能模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帕裡”以及近年來比較有名的對話程序“艾麗斯”等。

  美國谷歌、臉書、微軟等各大巨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成為與用戶交流的一種工具。微軟聊天機器人Tay在一天內“學壞”變成種族主義分子並因此下線,成為2016年的熱門新聞。蘋果公司的Siri、亞馬遜的Alexa等語音助手,也是一種聊天機器人。英國朱尼珀研究公司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2年,聊天機器人每年將為企業節省超過80億美元的商業成本。

  雖然聊天機器人正大量進入日常生活,但它們的不足也很明顯,那就是“不通人情”,更專業一點地說,它們在對話質量上更多關注語法性、多樣性以及話題相關性等方面,但不太重視對情緒或情感的深入體會。清華大學黃民烈等人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劉兵教授合作的“情緒聊天機器”,在擬人化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一步。

  具體來說,基於深度學習技術開發的這個系統可表達出快樂、傷感、憤怒、厭煩、好感五種情緒。“這項研究試圖賦予機器了解人類情緒的能力,同時能在聊天過程中有情感地回復。”劉兵說,“這個能力重要之處在於人類聊天充滿了感情色彩。沒有情感在內,聊天就會讓人厭煩,聊不下去。”

  劉兵說,關於機器的傳統觀點是它們沒有情感,不能與人類有情感地交流,但他認為:“我相信機器人與人類有情感地聊天是有可能的,而這項研究就是朝著這個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美國布朗大學機器學習專家邁爾克·利特曼稱贊這是一項扎實的工作,而進展就在於它能對情緒內容進行分類,並據此改變回答問題的方式。“我不會說它‘理解’我們的情緒,它不會區分微妙的差別,也不會對它看的東西有‘感覺’或‘共鳴’。”利特曼說,“但在改進機器與人的交流方面,它有可能成為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人工智能專家亞歷山大·魯德尼茨基表示,這一工作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涉及了機器人交流的內容、情感和社會性等多個層面的問題,人們交流時都遵循一定的規則,人們也期待著與機器的交流遵循這樣的規則,所以“遵循這些規則的機器人將更容易被接受,成為人們的首選”。

  魯德尼茨基說,雖然他不知道情緒聊天機器人對未來意味著什麼,但運用這樣的系統可能會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使用情緒聊天機器人的公司可能因此受益。不過,情緒機器人伴侶還需要使用更加復雜的模型,特別是它要包括與一個人相處的歷史,能根據相關情景回答問題。

  專家們普遍認為,要讓我們人類感覺到聊天的智慧與快樂,機器人尚需勤加“修煉”。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主任彼得·斯通教授對記者說,人類情感測定能力將使人機交流受益,這個領域的工作已經開展了很長時間,“但要可靠地做到這一點,始終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對聊天機器人而言”。

  不過,美國南加州大學米林德·坦貝教授認為,雖然距離推出能完全理解人類情感的機器似乎還相當遙遠,“但這一領域的研究正在快速推進。理解人類情感領域相關研究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帶給我們驚喜”。 (林小春 彭茜)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