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晴。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0日將繼續在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下潛,這將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第4次下潛,最大設計潛深6700米,搭載科學家海底觀察,採集樣品,探究世界最深處的生命演化和生物對極端環境的適應機制。
人類對太平洋的考察、對海洋的探索,經歷了從水平地理探險到垂直、立體科學考察的過程。
將近500年前,1520年11月28日,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駛出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成為首批乘船從大西洋來到太平洋的歐洲人,“太平洋”的名字據記載即來自於麥哲倫。
對太平洋的地理探險,此后持續數百年。18世紀中后期,英國船長庫克率領考察隊進行長達10年的太平洋探險,足跡遍布地球上的這個最大海洋。
19世紀上半期,歐洲人對太平洋整體上已有所了解,但要繪制更精確的地圖,眾多島嶼及海岸線依然有待測定。人類學、地質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等相關科學研究的興起,使得地理探險更多地向科學考察轉變。
不過,此時的科學考察只是在海洋的表面上進行,深海無盡的秘密仍然隱藏在人類的目光之外。即使在19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依然認為,即使在水深幾百米以下的海底,也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挑戰者”號的環球海洋勘探,將拖網拋至幾千米深的海底,深海世界生命繁盛的事實才為世人所知。
對於海洋的探索,從平面探險到立體科考的轉變,20世紀開始真正取得突破。隨著深海裝備和深海科技的發展,載人潛水器開始將人們帶到海洋深處,水平的海洋探險於是變成了垂直、立體的海洋探索。
1934年,深海探險家威廉·畢比和歐文斯·巴爾頓乘坐潛水球潛至900米深海,揭開了載人潛水器探索幽暗海洋的序幕。24年后,瑞士探險家雅克·皮卡爾與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駕駛“的裡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在人類歷史上首次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處。
隨后,載人深潛科學考察日益發展,深海世界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美國“阿爾文”號、法國“鸚鵡螺”號、日本Shinkai6500載人潛水器,相繼潛入20世紀的海洋深處,不斷擴大著人們的視野。
21世紀,深海探索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蛟龍”號的橫空出世,使中國的深海事業有了新的“深度”。隨著深海裝備的發展和深海科學調查的增多,中國正在成為國際深海技術和深海科學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憑借“蛟龍”號大深度作業的技術優勢,馬裡亞納海溝深淵區的科學調查正在順利展開,更多海洋深處的科學奧秘有望被人類所破解。(記者劉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