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翻譯神器,出國旅游不用再愁

2017年05月29日07:50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端午節到了,小伙伴們有沒有假期出游呢?對於出國旅游來說,游客們和當地居民之間往往存在著語言溝通障礙。並且,我們常用的翻譯軟件通常是以文字形式呈現的,無法在旅行中提高溝通的效率。而現在,能直接說話的、翻譯精確的神器終於面世啦!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些“翻譯神器”究竟長什麼樣。

博物館內需要和各國游客溝通的工作人員。(張萌/人民網)

“ili翻譯器”最快可在0.2秒的時間內完成翻譯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4月20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第14屆上海世界旅游博覽會上,“ili翻譯器”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它是全球首款可穿戴式即時語音翻譯器,目前支持中、英、日、韓四種語言互譯。使用者僅需對著機器說話,最快可在0.2秒的時間內完成翻譯,並用語音播放給需要溝通的對象。這款翻譯器外型小巧、輕薄,擁有高續航能力,無需WIFI環境即可工作。針對國外旅行常見的狀況,這款翻譯器擁有一項特殊而有效的“識詞”方式,內置了大量旅行常用的句子,能隨時回放自己的語言,以確認機器識別是否准確。

“曉譯翻譯機”比手機還小

據新華社報道,在4月30日舉行的“2017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科大訊飛公司展出了一款語音“翻譯”神器,其設備體積小於智能手機。使用者說一句話,它就能即刻翻譯成英語、法語、日語、德語、俄語等幾種世界主要語言,並語音播放。據新民網報道,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算法,曉譯翻譯機在研發時以大量日常聊天對話語料作為翻譯基礎,能夠根據場景給出最符合語境的翻譯結果。

翻譯神器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翻譯神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據新華社報道,語音翻譯的難點在於如何正確識別語音。那麼,翻譯神器如何做到不受人類語言停頓、語序混亂、口音以及其他噪音的干擾?科大訊飛智能硬件業務總經理張陳表示,破解這一難點的辦法就是採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每天不斷輸入語音數據,讓語音識別系統越來越“智慧”,直至可以“理解”人類的語言。

有了這些翻譯神器,再也不用擔心出國旅游時不會說外語了!(張胡琴)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高黎明、姚欣雨)